摘要:撰文| 钟苑龙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典型五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症。虽然TTP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案例经过患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例分享
撰文 | 钟苑龙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典型五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症。虽然TTP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案例经过患者男,63岁,自诉2022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头晕,呈晕沉感,伴四肢轻微乏力,可见皮下散瘀点,偶有腹胀不适,无头痛,无胸闷、气紧,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畏寒、发热,无视物模糊、重影,无咳嗽、咳痰,无肢体麻木、抽搐等,病后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自觉头晕症状逐渐加重,现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头晕查因”收入神经内科。入院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血常规结果如下所示:本例患者为男性,主要症状以头晕为主,有消化道出血,可见皮下散瘀点;贫血Hb 39g/L、血小板减低24×109/L、推片可见红细胞碎片20%、网织红细胞升高19.88%、间接胆红素升高3.7umol/L、乳酸脱氢酶升高1267U/L、尿素氮升高9.54mmol/L、肌酐升高198umol/L、凝血功能正常、ADAMTS13活性 1.03%、ADAMTS13活性抑制性抗体 阳性。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提示为TTP。鉴别诊断DIC:两者均存在微血管内溶血、血小板减少,但典型TTP多具有可逆性神经系统改变,而DIC患者多没有,DIC凝血检查中PT、APTT多数延长,D-二聚体显著升高,而TTP无或轻度异常。HUS: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制与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或补体旁路途径的蛋白异常有关。除存在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性溶血外,存在急性肾衰竭,该三者为HUS典型“三联征”,少有发热与严重神经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突出,其ADAMTS13活性正常。Evans综合征:ITP合并溶血性贫血,没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没有破碎红细胞,一般无肾脏损害,ADAMTS13活性正常。HELLP综合征: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可有肾功能衰竭,是妊高症严重并发症,一般发生在>20孕周及产后的妇女,ADAMTS13活性正常。巨幼细胞性贫血:重度的MA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异常、发热等,可在外周血涂片中找到破碎红细胞,需结合营养情况及维生素B12、叶酸、ADAMTS13检测。其他:PNH、MDS、全身感染(伴败血症)、药物(免疫机制或剂量相关毒性)、晚期恶性肿瘤(伴转移)、其他妊娠并发症(子痫与先兆子痫、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恶性高血压、严重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APS、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总结血常规形态学检查虽然繁琐且耗时耗力,但是目前自动化仍无法完全替代人工镜检。血常规检测中发现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一定要进行推片镜检;若镜检过程中发现红细胞碎片>2%、血小板明显减低、贫血,一定要警惕微血管内溶血,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做进一步检测。参考文献:[1] 殷杰[1],余自强[1],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解读[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1):16-18.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01.004[2].陈灏珠 钟南山、陆再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精彩资讯等你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来源:医学界检验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