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当天的重头戏之一,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西部主要城市残疾人工作区域协作机制》,成都同重庆、昆明、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等15座城市的残疾人联合会一道,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辅具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应用,共同破解残疾人就
在全国第35个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6日上午,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会场活动在洛带古镇举行。
▲活动现场
作为当天的重头戏之一,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西部主要城市残疾人工作区域协作机制》,成都同重庆、昆明、西安、西宁、兰州、银川等15座城市的残疾人联合会一道,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辅具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应用,共同破解残疾人就业难、康复资源分布不均等难题。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协作机制》中提到,各城市残联要在就业促进、权益维护、辅具适配、康复救助、人才培育等领域共商政策、协作支撑。同时,搭建平台,定期围绕科技助残、康复服务、就业创业等开展研讨。
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方面,构建云端“美丽工坊”,整合各地优质非遗资源、地域文化资源,共同孵化西部残疾人文创IP,通过“直播+电商+文旅”等模式推动传统技艺市场化,构建残疾人文创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残疾人文化品牌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活动现场的展示摊位
在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要联合康复医学、特殊教育、文化体育、理论研究等领域的权威机构及单位,推动建设区域性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共建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库。开展远程会诊、技术帮扶、事业研究等精准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共同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协同开展区域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在科技助残,推动辅具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应用领域。《协作机制》中还提到,要支持助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加强产业技术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建立区域性助残产品数据资源互通标准,探索制定西部助残产业协同发展指引,努力形成“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全链条协作模式。
聚焦智能康复装备、高端辅助器具等领域攻关。推动制定《中国西部科技助残成果推广目录》,定期遴选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助残科技成果,开展助残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宣传与示范应用,构建成果转化服务网络体系,推动成熟产品纳入区域公共服务采购清单或惠残政策补贴范围。
成都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此次西部区域协作机制突破行政边界,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精准对接,形成了助残事业的“西部解法”。他们也期待能以协作机制为纽带,共同破解残疾人就业难、康复资源分布不均等难题。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