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730 北京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本刊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25—2026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RCCSE)核心期刊,欢迎来稿!
photo by gonghuan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
相关性分析: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贾瑶 邝文娟 殷鹏 周脉耕 季福绥 王志会 于雪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通信作者:于雪,电子信箱:yuxuemd@aliyun.com;王志会,电子信箱:wangzhihui@ncncd.chinacdc.cn
引用本文:
贾瑶, 邝文娟, 殷鹏, 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 30(4): 359-367.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5.04.002.
zhai
摘
yao
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6个地区选取26 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23 271名,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 352名,占比44.5%。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数据。采用8项痴呆筛查问卷(AD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问卷和神经科医师问诊三阶段评估方式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及痴呆诊断。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一般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比较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血压水平下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MMSE各维度评分的差异。比较高血压组不同认知功能水平下血压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的差异。
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及男性、文盲、吸烟、饮酒、运动不足、失眠、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和糖尿病史等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POR=1.697,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90 mmHg和160~179 mmHg均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收缩压≥180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和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6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舒张压100~109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11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均为P<0.05)。在总体和60~69岁人群中,高血压组MMSE条目中部分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均低于非高血压组(均为PP<0.001)。与MMSE评分正常者和非痴呆患者相比,MMSE评分异常者和痴呆患者中的血压控制欠佳比例均升高(均为PPP<0.001)。
结论
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更多,认知功能更差。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具有相关性。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异常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且血压控制率更低。维持血压在120~139/80~89 mmHg范围内可能更有利于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来自2015年开展的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PINDEC)。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上海、湖北、四川、云南和广西6个地区选取26 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3 271名,总有效率为88.9%。研究对象60~101岁,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 352名,占比44.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有本地户口;(3)在本地居住1年以上;(4)血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调查;(2)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住在养老机构或住院治疗。关于研究设计、抽样方法和参与者纳入的详细信息可参考既往研究[6]。本研究通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1620),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参与者居住区卫生站或参与者家中面对面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用于记录人口统计学信息、个体特征及行为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以及慢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情况。体格测量:使用电子秤测量身高和体重,并以卷尺在腋中线肋弓下缘至髂嵴上缘中点的水平位置测量腰围。使用电子血压计在左上臂测量血压和心率,测量前要求参与者在安静且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中休息5 min,随后以1 min的间隔进行3次血压和心率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和心率记录。血液样本由经过专业培训且资质认证的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采集,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将自我报告曾被诊断为痴呆的个体直接归类为痴呆。对其他参与者进行三阶段的认知评估:首先进行8项痴呆筛查问卷(8-item dementia screening questionnaire,AD8)[7]调查;对AD8评分≥2的参与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8];对于MMSE评分异常者,由神经科医师进一步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痴呆的诊断标准[9]1.3 相关定义
本研究将高龄定义为年龄≥80岁[10]。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体重(kg)/身高22)。基于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作为参考[11],根据我国老年人实际日常生活进行本土化调整,将运动适宜定义为每周3~4次,每次至少10 min的步行、打球、跑步、气功或务农等活动。运动不足指低于上述运动适宜定义的活动,而运动充足指超过上述运动适宜定义的活动。吸烟定义为现在吸烟。饮酒定义为目前每月饮用含酒精饮料≥1次。自报诊断为高血压的参与者被归为高血压组,未诊断为高血压的参与者被归为非高血压组。在高血压组中,调查当日所测量的平均血压[8]。本研究将AD8评分≥2和(或)MMSE评分异常统称为认知功能障碍,既往明确诊断或通过本次研究诊断为痴呆统称为痴呆。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32检验。计数资料趋势检验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计算患病率时,均考虑抽样加权、无应答加权及后分层加权。P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23 271名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患者12 838例(55.2%),AD8评分≥2者3 749例(16.1%),MMSE评分异常者1 331例(5.7%),痴呆患者609例(2.6%)。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年龄(t=12.730,P<0.001)、BMI (t=35.377,P<0.001)、三酰甘油水平(t=75.949,P<0.001)及高龄老人(χ222=3.941,P=0.047)、失眠(χ2=9.566,P=0.002)、冠心病史(χ2=232.231,P<0.001)、脑卒中史(χ2=328.229,P<0.001)和糖尿病史(χ2=289.656,P<0.001)的比例均增加,男性(χ22=47.809,P<0.001)、运动充足(χ2=4.568,P=0.033)、吸烟(χ2=56.355,P<0.001)和饮酒(χ2=43.072,P<0.001)的比例均降低。见表1。不同年龄组患者高血压和痴呆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77和144.303,均为P<0.001)。见表2。趋势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Z=9.164,P)。表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表2 各年龄组高血压与痴呆患病率情况[例(%)]
2.2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情况
高血压组AD8评分≥2 (χ2222=11.942,P<0.001)。见表4。表3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 AD8 评分≥2、MMSE 评分异常和痴呆情况比较[例(%)]
表4 各年龄组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痴呆情况比较
2.3 不同血压水平下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患病情况
高血压组中遵医嘱用药者共计7 785例,将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按收缩压分为<90 mmHg (173例)、90~119 mmHg (753例)、120~139 mmHg (3 420例)、140~159 mmHg (2 329例)、160~179 mmHg (809例)和≥180 mmHg (301例)共计6个收缩压亚组;按舒张压分为<60 mmHg(338例)、60~79 mmHg (4 104例)、80~89 mmHg (2 220例)、90~99 mmHg(822例)、100~109 mmHg (233例)和≥110 mmHg (68例)共计6个舒张压亚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各收缩压和舒张压亚组AD8评分≥2 (χ2222=12.891,P<0.001)的患者分布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和表6。血压范围为120~139/80~89 mmHg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最低;血压范围为90~119/80~89 mmHg时,痴呆的患病率最低。随着血压偏离上述理想范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患病率增加。见图1。表5 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水平下AD8评分≥2、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患病情况[例(%)]
表6 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不同舒张压水平下AD8评分≥2、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患病情况[例(%)]
注:AD8,8项痴呆筛查问卷;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图1 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下认知障碍和痴呆患病情况
2.4 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在总体人群中,单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压与AD8评分≥2 (OR=1.058,95%CI:0.984~1.137,P=0.131)、MMSE评分异常(OR=1.122,95%CI:0.999~1.260,P=0.053)和痴呆(OR=0.991,95%CI:0.838~1.171,P=0.912)均不存在关联。在60~69岁人群中,调整性别、文化程度、养老模式、运动情况、吸烟和饮酒后,血压是痴呆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97,95%CI:1.243~2.316,P<0.001),其他年龄段血压与痴呆均不存在关联(70~79岁:OR=0.942,95%CI:0.838~1.058,P=0.314;≥80岁:OR=0.898,95%CI:0.749~1.075,P=0.241)。分别以收缩压120~139 mmHg和舒张压80~89 mmHg为参照组,调整年龄、性别、养老模式、教育文化程度、运动情况、吸烟和饮酒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90 mmHg和160~179 mmHg均与AD8评分≥2 (OR=1.807,95%CI:1.235~2.643,P=0.002;OR=1.245,95%CI:1.016~1.526,P=0.035)和MMSE评分异常(OR=2.603,95%CI:1.538~4.405,P<0.001;OR=1.572,95%CI:1.149~2.151,P=0.005)存在关联;收缩压≥180 mmHg与MMSE评分异常(OR=1.974,95%CI:1.276~3.053,P=0.002)和痴呆(OR=1.847,95%CI:1.030~3.312,P=0.040)存在关联;舒张压<60 mmHg与AD8评分≥2 (OR=1.521,95%CI:1.137~2.035,P=0.005)和MMSE评分异常(OR=2.020,95%CI:1.337~3.054,P<0.001)存在关联,舒张压100~109 mmHg与MMSE评分异常(OR=1.851,95%CI:1.115~3.072,P=0.017)及痴呆(OR=2.670,95%CI:1.439~4.955,P=0.002)存在关联,舒张压≥110 mmHg与AD8评分≥2 (OR=2.599,95%CI:1.527~4.424,P<0.001)和MMSE评分异常(OR=2.517,95%CI:1.101~5.754,P=0.029)存在关联,与痴呆(OR=2.636,95%CI:0.905~7.678,P=0.076)不存在关联。见表7。
表7 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AD8评分≥2、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的相关性
2.5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MMSE条目中各维度评分情况
在总体人群中,高血压组在MMSE条目中时空定向力(Z=2.230,P=0.026)、即刻记忆(Z=2.179,P=0.029)、注意力(Z=3.417,P=0.001)和语言能力维度评分(Z=2.552,P=0.011)及MMSE总分(Z=3.187,P=0.001)均低于非高血压组。在60~69岁人群中,高血压组在MMSE条目中时空定向力(Z=2.059,P=0.040)、即刻记忆(Z=2.216,P=0.027)、延迟记忆(Z=2.653,P=0.008)和注意力(Z=2.063,P=0.039)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Z=2.576,P=0.010)均低于非高血压组。此外,高血压组中血压控制欠佳者在MMSE条目中所有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均低于血压控制良好者(均为P<0.001)。见表8。
表8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MMSE条目各维度得分情况(M±SD,分)
2.6 高血压组不同认知功能水平下血压控制和服药依从性情况
在高血压组中,8 259例患者(64.3%)血压控制欠佳,7 785例(60.6%)患者能够坚持遵医嘱用药。与MMSE评分正常者和非痴呆患者相比,MMSE评分异常和痴呆患者的血压控制欠佳患者比例均升高[71.7%(584例)比63.8% (7 675例),χ2=18.446,P<0.001;70.3% (253例)比64.2% (8 006例),χ2=4.364,P=0.037]。与AD8评分<2及MMSE评分正常者相比,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的遵医嘱用药患者比例均降低[58.2% (1 269例)比61.1% (6 516例),χ2=6.060,P=0.014;52.9% (431例)比61.2% (7 354例),χ2=29.435,P<0.001]。高血压组完成MMSE评估的患者共计2 181例(17.0%)。根据MMSE总分的四分位数,MMSE评分0~15、16~21、22~26和27~30者分别有610例(28.0%)、564例(25.9%)、554例(25.4%)和453例(20.8%),其血压控制欠佳患者比例分别为468例(76.7%)、386例(68.4%)、323例(58.3%)和246例(54.3%)。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MMSE评分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患者比例逐渐降低(Z=-12.547,P<0.001)。
3 讨论
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2,12-14]。本研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5.1%,略高于既往研究报道[15-16]。本研究发现,高龄、高BMI、无家庭照顾、缺乏运动、文化程度低和血脂异常等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更为常见[1,17],提示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风险较高。高血压组痴呆、MMSE评分异常和AD8评分≥2的患病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与既往纵向研究的结果一致[18-20]。本研究中高血压人群的吸烟和饮酒的比例较低,可能与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改变原有不良习惯有关。本研究发现,在60~69岁人群中,高血压组痴呆患病率高于非高血压组,提示应加强对60~69岁人群的血压管理。本研究在更高年龄组中未观察到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痴呆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20-22]。推测可能与不同年龄组痴呆的病因分类不同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多种病因所致痴呆的累计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所造成的痴呆风险可能逐渐被冲淡。既往关于强化降压的临床研究并未证实将收缩压降至120 mmHg以下可更好地降低痴呆风险[23],目前的临床指南也未明确提出针对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的降压目标[24]。本研究发现,在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处于120~129 mmHg、舒张压处于80~89 mmHg范围内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最低;而当血压偏离这一范围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则有所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以120~129/80~89 mmHg为参照,血压<90/60 mmHg和血压≥160/100 mmHg时,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升高明确。这些发现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25-27]。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扰乱脑血流调节,导致脑灌注不足[28],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认知损害[29-32]。本研究显示,痴呆患病率最低点出现在收缩压为90~119 mmHg的范围内,较认知功能异常患病率的最低点的收缩压更低。与收缩压120~139 mmHg比较,仅观察到收缩压高于180 mmHg与痴呆存在关联,收缩压<90 mmHg及收缩压90~119 mmHg与痴呆均不存在关联,可能与收缩压<90 mmHg和收缩压90~119 mmHg的痴呆患者数量较少(分别为6例和15例)有关。以舒张压80~89 mmHg为参照,舒张压≥110 mmHg与痴呆不存在关联,可能与舒张压≥110 mmHg的痴呆患者较少(4例)有关。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MMSE总分低于非高血压组,尤其在时空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语言能力方面。为减少年龄因素的潜在混杂效应,对60~69岁人群进行分析,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3-34],高血压组MMSE总分低于非高血压组,尤其在时空定向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和注意力方面。有研究表明,通过单一问题评估的主观记忆抱怨可能是高血压患者认知损害的风险因素[35],因此以记忆评估为重点的简化认知障碍筛查量表可能有助于更有效地筛查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是导致血压控制欠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血压控制欠佳的发生率较高。MMSE评分与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比例呈负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可显著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临床医师在面对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时,应注意评价其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导致的用药依从性差。
本研究样本量庞大,涵盖来自国内6个省份的23 000余名参与者,提升了结论在人群中的代表性;采用三阶段认知功能评估方法,而非单一问卷,提高了认知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横断面研究,缺乏随访数据,因此无法建立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其次,研究地区未涵盖我国东北地区,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并限制了研究结果在我国整体人群中的普适性;第三,血压数据仅在调查当天采集,未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测量,未能充分反映实际血压状况,这可能对结论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更多,认知功能更差。高血压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较认知功能正常者治疗依从性更差且血压控制率更低。当血压在120~139/80~89 mmHg范围时,认知障碍的患病率更低。因此,筛查和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至关重要,120~139/80~89 mmHg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血压管理目标。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