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热点 | 彭晖教授:腹膜纤维化研究新进展——从代谢重编程到免疫调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8:33 1

摘要: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长期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或腹膜炎刺激导致的腹膜纤维化,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难题。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突破。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长期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或腹膜炎刺激导致的腹膜纤维化,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难题。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突破。

4月9日—12日,第十二届肾脏病学新进展西湖论坛在绍兴顺利召开。会议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晖教授以《多组学方法探索腹透相关腹膜纤维化的新机制》为题,结合最新研究,探讨腹膜纤维化的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彭晖教授

一、腹膜纤维化的传统认知与挑战

腹膜纤维化的核心病理特征包括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MMT)、慢性炎症反应和异常血管生成。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单一蛋白或信号通路,但腹膜纤维化的复杂性和异质性要求更系统的研究策略。近年来,通过单细胞转录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的联合分析,发现了代谢重编程、外囊泡(EVs)和免疫微环境调控等新机制。

二、代谢重编程:糖酵解的关键作用

2019年,彭晖教授团队发表于Kidney International的研究首次建立了腹膜透析脱落细胞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库。研究发现,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间皮细胞呈现显著的糖酵解富集,且与MMT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糖酵解参与腹膜透析导致的腹膜纤维化。动物试验中,腹膜透析模型小鼠的腹膜组织显示糖酵解关键酶(如HK2)表达上调,代谢组学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同时糖酵解增强。

根据以上提示,彭晖教授团队通过纠正过度糖酵解来抑制腹膜纤维化,开发了针对高糖酵解和纤维化信号的AAV1-miRNA三联体,该三联体过表达microRNA-26a和microRNA-200a,同时抑制microRNA-21a。试验结果证实,AAV1搭载miRNA基因治疗是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可行性治疗方案。

三、EVs:细胞间通讯的“信使”

随着研究的深入,EVs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逐渐明晰。通过蛋白组学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彭晖教授团队揭示了EVs中蛋白富集的多个关键通路:包括糖酵解/脂肪酸代谢通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纤维化相关通路以及缺氧通路等。EVs主要来源于间皮细胞,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形成"间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恶性循环。

后期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和EV的蛋白组数据分析,发现长期腹膜透析促进腹膜间皮细胞中的EVs生成与分泌增加,EVs中的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递送到成纤维细胞,促进后者的活化,导致腹膜纤维化进展。提示ILK+EVs增多可作为腹膜功能障碍的标志

四、免疫微环境:MAIT细胞的调控角色

为探讨腹膜腔中的免疫细胞是否参与腹膜纤维化,彭晖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系统解析了腹膜免疫微环境在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长期腹膜透析可重塑腹膜免疫微环境,促使具有抗菌功能的MAIT细胞向促炎表型转化。

在机制层面,活化的MAIT细胞通过分泌IL-17等炎性因子,与间皮细胞建立CCL2-CCR2依赖的免疫-间质细胞互作网络。深入研究表明,这种互作通过激活mTORC1信号通路和增强糖酵解代谢活性,促进间皮细胞发生MMT。基于这一发现,团队证实使用Ac-6-FP可抑制MAIT细胞活化,有效改善腹膜纤维化,为干预纤维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免疫调节靶点。

总之,通过多组学技术,目前已揭示腹膜纤维化的核心机制,包括:间皮细胞代谢重编程(过度糖酵解)、EVs介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以及MAIT细胞通过mTOR通路的促纤维化作用。这些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三大靶点:调控糖代谢、阻断EVs分泌和抑制MAIT细胞活化,为开发新型抗纤维化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