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东南亚金融和贸易核心,新加坡薪酬体系以市场化调节为核心,未设立覆盖所有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而是通过行业定向政策与外籍劳工准入门槛构建差异化保障体系。对计划开拓新加坡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理解这一模式是合规运营的关键。
作为东南亚金融和贸易核心,新加坡薪酬体系以市场化调节为核心,未设立覆盖所有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而是通过行业定向政策与外籍劳工准入门槛构建差异化保障体系。对计划开拓新加坡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理解这一模式是合规运营的关键。
一、无普适性最低工资:市场化薪酬的核心逻辑
新加坡人力部(MOM)明确不设统一最低工资,薪资由雇主与员工(或工会)协商确定,受劳动力市场供需调节。这一政策旨在保障市场效率,既吸引高技能人才,也让企业可依经营状况灵活调整薪酬。
不过市场化并非放任,新加坡国家工资委员会(NWC)会定期发布公平薪酬建议,为企业提供参考;政府还通过“工作福利收入补助(WIS)”保障低收入群体,年满30岁的新加坡公民月薪低于2500新元可申请补贴,2024年生活工资基准线约2906新元/月,为企业薪酬设定提供隐性依据。
二、行业定向保障:累进工资模式的实践
针对低技能密集型行业,新加坡推出“累进工资模式(PWM)”,为特定岗位设强制性薪资标准。2025年9月起,零售业纳入该体系,5.3万名从业者最低月薪从2175新元上调至2305新元,2027年将增至2565新元。
为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同步实施“累进工资补贴计划(PWCS)”,2025年对薪资增幅补贴40%,2026年调整为20%。这种“政府+企业”共担成本的模式,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为餐饮、清洁等行业转型提供缓冲。
三、外籍劳工门槛:差异化的薪资准入标准
新加坡对外籍劳工分类管理,通过薪资门槛调控素质。2025年政策调整后,自雇型就业准证(EP)最低月薪升至5600新元(金融行业6200新元),40岁以上申请者要求更高;S准证普通行业新申请月薪不低于3300新元(金融行业3800新元),雇主需缴外籍劳工税从550新元增至650新元。
这一调整表明新加坡优先吸引高技能外籍人才,中国出海企业需依员工类型匹配薪资标准,规避合规风险。
新加坡差异化最低工资体系兼顾市场灵活性与社会保障,中国企业在新开展业务,需精准把握行业政策与外籍劳工薪资要求。来自加拿大的万领钧(KnitPeople)可提供支持,凭借10年全球薪酬服务经验,协助企业处理新加坡本地及跨境薪资计算,帮助理解PWM和外籍准证相关薪酬规则,其华语服务中心与中国市场团队还能提供本地化合规咨询,为企业新加坡业务拓展提供薪酬管理解决方案。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官网:
https://www.knitpeople.com.cn/country-guides/singapore-overview?platform=xny
来源:万领钧Knit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