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暨无人机大赛举行,700余名学子同台竞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8:15 1

摘要:4月19日,第39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暨无人机大赛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5个县(市、区)、113所学校的700余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在机器人竞技、无人机操控等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用智慧与创意诠释科技魅力。

4月19日,第39届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暨无人机大赛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5个县(市、区)、113所学校的700余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在机器人竞技、无人机操控等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用智慧与创意诠释科技魅力。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

据悉,本次大赛由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昆明市科学技术局、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西山区教育体育局承办,比赛旨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提高昆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水平,丰富青少年课外活动,普及机器人及编程的教育形式与内容。

昆明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潘瑞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们不仅是科技发展的结晶,更是青少年探索未来的‘翅膀’。培养青少年对机器人和无人机技术的兴趣,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推动我市乃至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潘瑞林表示,将竭尽全力为竞赛提供优质服务,把本次竞赛办成一次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比赛。

前沿赛项亮点纷呈

大赛分设机器人竞赛与无人机大赛两大板块,其中机器人竞赛包含机器人竞技对抗赛、脑科学系列赛、积木机器人创意赛等12个特色项目。

赛场内,只见选手们全神贯注调试设备、编写代码,紧张与兴奋交织。其中,脑科学系列赛引入脑机接口技术,学生通过脑电波操控机器人完成指令,展现人机协同的前沿探索。

在“火星救援—重返地球”项目中,参赛选手们在模拟火星环境中,用脑控机械手抓取能量块、铺设桥梁、引导资源车至发射站并返回,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创新设计,提升选手在机械、编程、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素养。据悉,这些赛项旨在提升昆明青少年的脑科学AI素养,培育出未来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领域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此外,无人机赛场同样亮点频出,参赛选手需完成精准避障、编队飞行等高难度任务,考验手脑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教师感言:在挑战中成长,用科技改变世界

在赛场外,石林县科协杨武与同事们一起,不断地远远看向赛场,此次他带领全县28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机器人竞赛与无人机大赛等8个赛项。“孩子们为了调试程序,在课后实验室废寝忘食,但没人喊累。”杨武感慨道,“这次比赛不仅让他们的兴趣有了施展的舞台,更通过实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韧劲。比赛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它让乡村孩子相信,创新无关地域,梦想触手可及”。

来自石林县的选手表示,平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这次比赛对手都很强一样,正是这些挑战让他们学会了坚持与合作。他说道:“每次失败都像解锁新关卡,解决难题的感觉比游戏通关还酷!”

比赛后,来自中华小学的带队教师普保云正安慰着此次表现不佳的学生。“比赛前几天,孩子们为了校正程序,每天空余时间都在反复测试。”普保云感慨,“他们让我看到,科技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以赛促学,播种科学种子

作为赛事主办方之一,昆明市科协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让更多的青少年机器人和无人机爱好者在科技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逐步发展,昆明正以“赛教融合”模式培育未来科技人才,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民参与、氛围浓厚的科学教育环境,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媒体记者:黄毅

摄影:黄毅

编辑:黄毅

审核:杨理锐

终审:许建龙

来源:时报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