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 展会次日热度不减!中控信息展位化身云探展“打卡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1:13 2

摘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协会副会长丁树奎、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杨广武,宁波地铁等专家、代表莅临展位参观指导,驻足交流,对中控信息创新成果表示高度肯定。

9月19日,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进入第二日,现场热度不减。中控信息展位(S5201)凭借亮眼表现持续高光吸睛。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协会副会长丁树奎、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杨广武,宁波地铁等专家、代表莅临展位参观指导,驻足交流,对中控信息创新成果表示高度肯定。

展会期间,同步开启大咖“沉浸式”云探展,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新产品与核心技术,以生动视角与鲜活镜头语言带领观众一起直击展出亮点,邂逅“黑科技”与大咖碰撞的机会。凭借硬核实力与行业影响力,中控信息展位化身探展之旅的“核心打卡点”,持续获得大咖驻足关注。

当日下午,展位迎来重要看点:中城协原专家与学术委副主任李中浩亲临中控信息展位,化身“探店博主”。想知道大咖重点关注哪些技术?展位上又藏着哪些引领行业的创新亮点?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咖的脚步,看看展位上有哪些亮点与前沿技术吧。

【参展亮点】

中控信息本次展出智能装备、“城轨+AI”业务应用、多元融合相关等创新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可谓实力满满。

【智能装备区】

涵盖城轨智能装备、边缘智能控制设备、无人机和机器狗等众多终端感知与分析设备,实现全面感知与分析决策。

大模型一体机:采用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支持开箱即用。内置中控信息易智大模型,集成模型推理引擎、轨道知识库、数字人等核心组件,能够实现本地化推理与多模态数据协同处理,实现对设备监测、客流预警、调度优化等的智能分析决策,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

无人机巡检:采用中控信息自研的飞控平台、巡检业务平台,基于中控信息易智大模型研发了保护区施工监测、烟火探测、高架侵限等多种视图算法,打造“无人机+AI+平台”巡检新范式,实现轨道交通低空巡检“感知-分析-决策-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为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注入新动能。

深智S1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中控信息自研的首款轮式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更好的运动稳定性与友好的交互形态,能够实现自主行走、三维建模、动作控制等能力。在轨道交通领域,可以在辅助安检、乘客服务、日常巡检、秩序辅助等场景中应用。

【城轨+AI应用区】

以AI赋能地铁车站视觉感知、智慧车站、综合监控、设备运维与高效机房等业务,借助大模型、视图分析、智能体等技术,实现地铁高效运营与管理。

AI+智慧车站:通过大模型、视频算法、知识库和智能体等技术,实现运行前检查、开关站、停运清客、巡检等运营全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全数字化台账、运营管控数字人和应急预案动态生成等运营智能工具,相比传统智慧车站,实现运营效率提升1倍,人员投入减少50%。

AI+综合监控:用AI重构综合监控,突破性地引入语音交互模型和智能体,改变传统操作模式,实现了站务人员动动嘴即可完成知识问答、设备控制、界面切换乃至跨系统联动,将原复杂操作流程精简为一句话,极大提升了运营管控效率与应急响应速度。

AI+高效机房:基于轨道行业时序大模型,结合当前车站内外部温湿度、天气情况和历史数据等因素,可以实现车站未来的用能趋势预测;通过AI规划随时间变化的负荷需求,选择最优的降温策略,实现冷水机组、冷冻泵、空调箱等设备的实时调控,保障机房高效稳定和节能降温精准运行。

【多元融合区】

涵盖线网大脑、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融合等业务与解决方案,基于智慧运营操作系统,实现各业务应用与生态构建。

系统融合方案:采用“OS+APP”融合平台、车站融合一体机、边缘融合控制器的三层软硬件融合方案,实现综合监控、环控、门禁、视频监控等多专业系统融合,大幅度降低多专业系统建设成本,打破专业间的数据壁垒,提升运营管控效率和乘客服务质量。

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城轨、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站城一体化”理念,构建智慧枢纽运营管理平台,满足枢纽运营单位日常站场管理和应急处置。

探展过程中,李中浩细致询问技术细节,对中控信息的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认可,从其专业视角为现场观众解读了技术背后的行业价值。。他认为中控信息在轨道交通领域更懂业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并肯定了我司在PLC国产自主可控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中控信息以“硬核产品 + 深度互动”双线发力,不仅以丰富的展品矩阵展现了自身实力,更通过“线上线下双热”的传播形式,让行业前沿技术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未来,中控信息将继续深耕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行之不辍,步履不停,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控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