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橄榄新韵,礼赞丰收,绿色发展,合作共赢。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在武都开幕。市委副书记蒋小丽出席并致辞,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肖庆康主持并宣布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曹福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
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开幕
橄榄新韵,礼赞丰收,绿色发展,合作共赢。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在武都开幕。市委副书记蒋小丽出席并致辞,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肖庆康主持并宣布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曹福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建国,省林草局副局长刘天波,市政府副市长李浩,市政协副主席闫新平出席。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等10多家媒体记者,各省市42家相关企业代表,部分知名网络主播代表参加。
蒋小丽在致辞中表示,陇南始终将油橄榄产业作为“独一份”的特色产业精心培育,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她介绍,作为重点打造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19.9万亩,鲜果产量突破6万吨,年产特级初榨橄榄油8500吨,综合产值达45亿元,规模、产量与经济效益均稳居全国首位。产业覆盖武都、文县、宕昌等县区的44个乡镇,惠及40多万农户,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陇南橄榄油已荣获国内外奖项100多项,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最后,她诚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建言献策,并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陇南考察投资,承诺将以最优服务全力做好保障。
开幕式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发布《武都油橄榄品牌发展指数智库报告》。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前往祥宇公司生态产业园、两水镇大湾沟油橄榄基地、市油橄榄科技馆实地观摩。
在下午的产销对接会上,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副会长俞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金花,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姜成英作了学术分享,16家相关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
(文图/记者 王乐 李炜)
在橄榄果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
武都以丰收节为载体
既庆硕果盈枝
更搭产业桥梁
让“中国油橄榄之乡”的名片愈发闪亮
↓↓↓
武都:小果“出海” 大山“添金”
秋风袭来,白龙江畔数十万亩油橄榄林绿浪翻涌,武都即将迎来又一年油橄榄采收季。
1964年,阿尔巴尼亚政府赠送油橄榄给中国当作“国礼”引种,自此中国被列入世界油橄榄分布地图,武都也被认定为油橄榄一级适生区,享誉“中国油橄榄之乡”称号。自1975年引种试栽以来,油橄榄在武都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结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一株“外来树”成长为带动20多万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谱写着点“绿”成“金”的产业发展新篇章。
截至目前,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达64.13万亩,油橄榄鲜果产量5.69万吨,初榨橄榄油8200吨,综合产值达到40亿元。基地面积、鲜果产量、橄榄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
武都油橄榄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种矿物质,为油橄榄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多年来,武都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按照良种化栽培、精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基地建设、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油橄榄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武都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武都区建成亚洲最大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基因库,引进133个国际优良品种,成功培育出出油率高达23%的新品种,为全国油橄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国首个油橄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武都落户,推动科研力量向产业一线集聚。通过政企研协同攻关,武都区在橄榄油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开发出包括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茶、橄榄保健品、橄榄护肤品等在内的10大类80余种产品,极大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2022年,武都油橄榄种子飞上太空,开展空间诱变育种实验,标志着油橄榄育种进入“航天时代”,为产业未来品种优化和抗性提升奠定基础。
每年深秋,武都区白龙江两岸的山谷里弥漫的都是橄榄的清香。采摘、运输、加工……随着油橄榄的成熟收获,一系列的产业链也随之活跃起来。现代化的加工厂内,先进的设备高速运转,油橄榄果经过清洗、筛选、压榨等多道工序,被提炼成优质的橄榄油。
近年来,武都区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橄榄油的生产工艺水平。目前,武都已建成14家现代化的橄榄油加工厂,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初榨油生产线22条,生产出的橄榄油品质优良,口感醇厚,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油橄榄不仅是一项致富产业,更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武都区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在白龙江、北峪河流域大面积推广油橄榄种植,使昔日荒山秃岭披上“橄榄绿”,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在汉王镇佛堂沟,曾因泥石流频发而贫困落后的山村,通过30年持续种植油橄榄,已变身“万亩有机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生活实现根本性转变。
同时,武都区积极推进绿色循环农业,推广粪肥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打造“甘味”油橄榄品牌,提升产品绿色附加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油橄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近年来,武都橄榄油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屡获金奖,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获得国际认可。“祥宇”品牌橄榄油已成为中国高端橄榄油的代表,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武都区也借助“中国油橄榄之乡”这一国字号招牌,持续举办油橄榄节、产业论坛等活动,持续提升产业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秋风起,硕果盈枝。如今,一颗颗油橄榄,正把武都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丰收的喜悦写进千家万户的笑脸。
来源:陇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