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源架构研究:BMS/BDU等电子部件趋于融合,向高压集成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8:51 1

摘要: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中电池组是核心能量源,动力电池的容量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效率,同时也与整车成本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配电单元BDU、高压直流继电器等、电池集成箱体等

佐思汽研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BMS、BDU、继电器、集成电池箱体)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中电池组是核心能量源,动力电池的容量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效率,同时也与整车成本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配电单元BDU、高压直流继电器等、电池集成箱体等模块。

电池管理系统(BMS)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变

为了提高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容量更大、总电压更高(800V-1000V平台架构量产)、电芯数量更多,集中式BMS有限的采样通道、计算性能和过长的线束难以应对,分布式BMS架构则通过就近测量、模块化设计、分布式计算,可以优化大规模电池阵列的管理,可以更准确灵敏的实时反馈电源系统的状态。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架构已从集中式BMS架构向分布式BMS架构转变。分布式BMS架构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布式BMS避免了单点故障,单个从控模块的故障通常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且更易更换。同时,分布式架构将采集电路紧贴电芯,减少了长导线引入的干扰和误差,采集数据更准确,有助于做出更精准的安全判断。分布式BMS采用总线通信,大幅减少了硬线连接,使电池包内部结构更简洁可靠。

分布式BMS架构采用主从架构:一个主控模块(Master)管理多个从控模块(Slaves),每个从控模块负责监测一组电池单体的电压、温度等信息,并将数据上报给主控进行统一处理和保护决策。不同的OEM厂商采取不同的分布式BMS架构方案:

小米SU7 Max采用“一主三从”的BMS架构,主控芯片是Infineon TC387,桥接芯片是TI BQ79600,从板AFE芯片是TI BQ79616。每块从板管理66个电芯,使用5颗BQ79616芯片级联采样;通过菊花链(Daisy Chain)和环形(Ring)拓扑结构通信。蔚来ES8采用“一主十六从”的BMS架构。主控单元BMU由博世中国提供-主控芯片采用了英飞凌的TC275TP和博世系统基础芯片(ASIC)0D273,从控单元CMU由宁德时代提供-核心监测芯片是Analog Devices的LTC6811HG-2;BMU与CMU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特斯拉早期车型采用集中式BMS架构,后续车型(Model 3/Y)演进为分布式BMS架构-“一主四从”的BMS架构。主控制器位于电池包“Penthouse”。比亚迪主流量产电动车型中普遍采用分布式BMS架构。

主要OEM厂商电源管理系统BMS架构方案列表

分布式BMS架构推广的挑战:

系统复杂性增加:软件算法开发和系统协同管理的难度提升,需要更强大的主控器、更精细的监控模块和更复杂的通信协议;成本问题:新能源汽车分布式BMS的硬件成本和开发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除了部分销量较高的车企倾向自制外,很多厂商会选择第三方供应商;标准化需求:行业亟需推动BMS接口、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以降低不同供应商设备之间的集成难度和成本,促进BMS行业健康发展。

以小米汽车为例,电池管理系统(BMS)采用“一主三从”分布式架构。小米SU7 Ultra全域采用碳化硅,在主驱、车载电源和空调压缩机控制器中均使用了SiC芯片。整车使用172颗SiC芯片,SiC主要来自英飞凌和ST,主要集中在:

电驱动系统:每台电机控制器需搭载48颗SiC MOSFET芯片,三电机驱动方案使得电驱部分芯片用量达144颗。供应商为汇川联合动力、联合汽车电子;主驱SiC MOSFET芯片方面,主要来自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和博世;车载电源(OBC/DC-DC二合一):使用14颗SiC芯片。供应商为富特科技,其SiC MOSFET芯片供应商为Wolfspeed;高压DC-DC转换器:使用8颗SiC芯片;空调压缩机控制器:使用6颗SiC芯片。供应商为致瞻科技,其与意法半导体达成了SiC MOSFET合作。

小米汽车高压电源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BMS、BDU等动力电池电子部件趋于融合,向高压集成电池箱体发展

针对BMS、BDU等动力电池电子部件,多家公司提出了集成化方案,旨在使电池包的设计更加简洁高效:

智新控制提出了高压BMS与其他部件的几种集成方案,如CSC+BMU与BDU集成形态;将高压BMS-BMU分别集成到整车域控制器和MCU高压域控制器。安波福分享了两种BDU方案:第一,伴随着客户对800V高性能车BDU的性能追求日益极致,同时又提出精细化的平台化设计要求,安波福配合客户推出了最新的液冷解决方案;第二,BDU、BMS、OBC和DCDC等主要器件深度集成,布置于电池包的二层,从而提高整车的空间和装配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广汽早期的BDU集成BMU方案,物理上把五者集成起来,一是增大了整包的利用空间,给电芯留下更多空间发挥;二是塑料件可以节省。联合电子将BMS和BDU集成为一个Powerbox,其Powerbox已经批量生产,集成后的部件价值量更大。舍弗勒认为,BMS除了物理集成外,还有算法集成,尽量简化执行器,也就是将电池包所有的信号采集、接触器控制等作为一个执行器,同时软件上移,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控制器中。如将BMS功能向上集成到区域控制器或主控制器中,去除微控制器(uC),降低物料清单(BOM)成本。目前,舍弗勒已在欧洲、北美、中国量产集成BDU的BMS、无线BMS等。

2025年3月,联合电子推出了集成电池管理控制器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的新一代HVDU智慧集成解决方案

深度集成BMU及相关零部件:联合电子突破传统分离式架构,以BMU和电流传感器为基础,凭借成熟可靠的集成工艺,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品线。目前,继电器已顺利批产,深度集成。模块化平台设计,覆盖全场景需求:基于平台化扩展理念,HVDU支持额定150A~500A电流范围灵活配置,兼容400V/800V电压平台,并可通过增减继电器模块快速适配BEV、PHEV等不同车型。与目前行业内的产品相比,集成方案空间占用减少50%,开发周期缩短40%。联合电子在专注第二代HVDU开发的同时,同步预研新的HVDU技术,其中电子开关E-fuse代替继电器的先进系统架构和高压开关技术,HVDU更深度的集成化,融合CharCon成为Powerbox的技术等,助力客户降低系统成本并提升系统性能。

目前各大主机厂均推出了BDU与BMS集成化产品,如蔚来、理想、小鹏、东风、比亚迪、广汽等,为电池系统极致降本提供解决方案:

蔚来的电气化方案中,将BDU与BMU、高压连接器、热失控传感器、DCDC等部件集成;广汽BDU集成BMU方案,物理上把BDU、BMU、DCDC、热失控传感器、快换连接器集成起来,一是增大了整包的利用空间,给电芯留下更多空间发挥;二是塑料件可以节省。小米SU7麒麟电池包尾部的“二层”内部放置了BMS、CCU和继电器盒等电子电气零部件。BMS和继电器盒等高压电气区,主要为高压串并联和低压控制区域,车载充电控制单元CCU(OBC+DCDC集成),提供充电过程的变压功能。继电器盒布置在BMS下方,底面还安装了铝制的Busbar散热片,用于将大功率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导出。小鹏高压配电盒X–BMU,融合了BDU+BMS,包括壳体、柔性电路板、多个电气元件模块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各部件集成于壳体内,通过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连接,替代传统线束 / 插头。

在800V架构下,BMS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车规BMS芯片在800V高压架构下确实成为了BMS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如同电池包的“智能大脑”,需要应对更高电压带来的诸多挑战,并对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效率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解决800V平台对高压部件(如牵引逆变器)的成本和可用性挑战,并兼容现有400V充电桩,出现了可切换的2x400V/800V架构。BMS需要智能管理两组电池在并联(行驶)和串联(快充)状态间的切换。这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对BMS芯片的控制逻辑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应商推出了性能更强的BMS芯片。例如恩智浦(NXP)的MC33774 AFE芯片,支持18通道电压采集和300mA均衡电流;以及MC33665 网关芯片,支持CAN FD通信和菊花链拓扑,有助于简化架构。

NXP 基于 MC33774 的高压电池采样从模块方案

在无线BMS系统(wBMS)方面,2024年11月,恩智浦发布新一代UWB BMS解决方案,UWB使用高带宽脉冲,而非低功耗蓝牙®(BLE)等2.4 GHz窄带技术中的调制载波频率(正弦信号),提高了其对反射和频率选择性衰减的抵抗力,确保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可靠。用于无线电池管理系统的芯片组包括BMA6060和BMA6061。

NXP无线电池管理系统 BMA606X

恩智浦BMS芯片以高集成AFE(BMx73x8)、UWB无线革新、EIS健康诊断(DNB1168)三大技术,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吉利等头部客户,在无线BMS量产进度和储能长寿命等方面领先行业。

《2025年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BMS、BDU、继电器、集成电池箱体)研究报告》目录

页数:410页

01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概述

1.1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概述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定义/研究方向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硬件架构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电流流向图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信号/电流传输系统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电池箱体结构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高压连接器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高压线束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安全保护措施

1.2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相关法规标准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相关法规标准列表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相关标准:GB/T 32960-2025《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相关标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通信协议法规

02

高压电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

2.1 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定义/原理图

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低压电流走向图

电池管理系统BMS-结构及组成

电池管理系统BMS-硬件构成

电池管理系统BMS-核心部件及其作用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控制器BMU/BMC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监控单元CSC/CSU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监控单元CSC/CSU拆解案例(1)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监控单元CSC/CSU拆解案例(2)

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BMS的基础功能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架构分类

电池管理系统BMS-集中式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半集中式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布式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半集中式BMS应用案例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拓扑结构

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OEM厂商BMS方案(1)

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OEM厂商BMS方案(2)

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OEM厂商BMS方案(3)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系统电源管理方案(1)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系统电源管理方案(2)

电池管理系统BMS-2024年国内BMS装机量及市场格局

电池管理系统BMS-2025年国内BMS装机量及市场格局

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售主要车型BMS相关供应商

电池管理系统BMS-BMS系统集成化

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发展趋势

2.2 电池管理系统BMS-通信架构

BMS通信架构-通信需求

BMS通信架构-有线BMS通信方式

BMS通信架构-高压BMS环形菊花链拓扑结构

BMS通信架构-有线BMS拓扑结构

BMS通信架构-BMS有线通信解决方案:神经元AUTBUS技术在BMS中的应用

BMS通信架构-BMS有线通信 VS wBMS无线通信

BMS通信架构-通信案例:长安深蓝BMS控制板(1)——功能模块划分

BMS通信架构-通信案例:长安深蓝BMS控制板(2)——使用CAN通信

BMS通信架构-通信案例:长安深蓝BMS控制板(3)——SBC芯片内部集成CAN-FD

2.3 电池管理系统BMS-无线BMS系统(wBMS)

无线BMS系统(wBMS)-技术原理

无线BMS系统(wBMS)-发展优势

无线BMS系统(wBMS)-无线BMS线束变化及抗干扰能力

无线BMS系统(wBMS)-无线BMS通信拓扑及演进趋势(1)

无线BMS系统(wBMS)-无线BMS通信拓扑及演进趋势(2)

无线BMS系统(wBMS)- wBMS的通信指标

无线BMS系统(wBMS)-无线通信方式分类

无线BMS系统(wBMS)-供应商方案及设计思路(1)

无线BMS系统(wBMS)-供应商方案及设计思路(2)

无线BMS系统(wBMS)-技术方案列表

无线BMS系统(wBMS)-供应商技术方案案例(1)

无线BMS系统(wBMS)-供应商技术方案案例(2)

无线BMS系统(wBMS)-无线BMS发展趋势总结

2.4 电池管理系统BMS-功率开关模块

BMS功率开关驱动-分类及发展优势

BMS功率开关驱动-主流OEM厂商BMS控制板产品及架构(1)

BMS功率开关驱动-主流OEM厂商BMS控制板产品及架构(2)

2.5 电源管理系统BMS-系统控制类模块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分类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功能对比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布局(1)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布局(2)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布局(3)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布局(4)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布局(5)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应用产品案例(1)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应用产品案例(2)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应用产品案例(3)

2.6 BMS系统控制类模块-模拟前端AFE芯片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工作原理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1)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2)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3)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4)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5)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产品技术参数分析(1)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产品技术参数分析(2)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产品技术参数分析(3)

BMS模拟前端AFE芯片-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车规级AFE芯片市场规模分析

2.7 电源管理系统BMS-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分类/主要功能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温度监控与预警标准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电池冷却/低温加热控制标准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1)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2)

2.8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冷却系统

BTMS冷却系统-电池冷却方式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风冷式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风冷式主要车型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液冷式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液冷式主要车型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液冷VS直冷式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直冷式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直冷式主要车型

BTMS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方式:液冷+直冷主要车型

BTMS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受电池材质影响较大(1)

BTMS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受电池材质影响较大(2)

BTMS冷却系统-主要厂商的电池冷却方案

2.9 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低温加热系统

BTMS低温加热系统-低温加热方式

BTMS低温加热系统-脉冲自加热技术

BTMS低温加热系统-低温加热主流技术方案(1)

BTMS低温加热系统-低温加热主流技术方案(2)

BTMS低温加热系统-脉冲自加热技术方案案例

03

高压电源系统-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继电器

3.1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发展历程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定义/原理图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核心功能/应用场景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技术参数与标准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主要技术路线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高压BDU技术发展趋势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成本分析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市场玩家及竞争格局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主要OEM厂商BDU技术方案汇总(1)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主要OEM厂商BDU技术方案汇总(2)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主要OEM厂商BDU技术方案汇总(3)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产品案例(1)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产品案例(2)

电池智能断连单元BDU-产品案例(3)

3.2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高压直流继电器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继电器-不同技术路径分类

高压直流继电器-定义及工作原理

高压直流继电器-典型结构

高压直流继电器-工作原理

高压直流继电器-继电器材料分类

高压直流继电器-继电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配置方案

高压直流继电器-继电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典型应用方案

高压直流继电器-成本分析

高压直流继电器-新能源汽车高压继电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高压直流继电器-新能源汽车继电器市场竞争格局

高压直流继电器-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

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案例(1)

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案例(2)

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案例(3)

高压直流继电器-发展趋势

3.3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高压光继电器

高压光继电器-定义及架构

高压光继电器-电路图

高压光继电器-法规认证要求

高压光继电器-主要供应商产品及技术方案

高压光继电器-车载高压光继电器产品技术参数

高压光继电器-车载高压光继电器产品案例(1)

高压光继电器-车载高压光继电器产品案例(2)

高压光继电器-车载高压光继电器产品案例(3)

3.4 800V高压平台继电器-固态继电器SSR/混合式继电器HSSR

800V高压平台继电器-产品分类及发展趋势

车规继电器SSR/HSSR-技术架构

车规继电器SSR/HSSR-隔离技术

车规继电器SSR/HSSR-技术演变框架图

车规继电器SSR/HSSR-供应商产品及设计思路

车规继电器SSR/HSSR-供应商产品案例(1)

车规继电器SSR/HSSR-供应商产品案例(2)

车规继电器SSR/HSSR-供应商产品案例(3)

04

高压电源系统-集成电池箱体

4.1 集成电池箱体(BMS+BDU+充配电单元)

集成电池箱体-充配电单元+BMS/BDU多合一集成电池箱体

集成电池箱体-市场规模预测(2021~2027年)

集成电池箱体-集成方案技术路径汇总

集成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集成路径

集成电池箱体-厂商集成方案总结

集成电池箱体-案例(1)

集成电池箱体-案例(2)

集成电池箱体-案例(3)

集成电池箱体-案例(4)

4.2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BMS+驱动系统)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域融合发展趋势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电驱总成向 “3+3+X平台”多合一集成趋势发展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2025年国内多合一电驱动产品加速量产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多合一电驱细分装机占比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多合一电驱市场配套关系

高压电源+动力域集成-OEM/Tier 1厂商布局多合一方案

多合一电驱总成-OEM集成方案案例(1):比亚迪e3.0 Evo十二合一电驱总成

多合一电驱总成-OEM集成方案案例(2):吉利十一合一智能域控电驱总成

多合一电驱总成-OEM集成方案案例(3):东风马赫E十合一电驱总成

05

OEM整车厂的高压电源系统架构

5.1 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高压电源管理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小米汽车-小米SU7 三电系统供应商及成本拆解

小米汽车-小米SU7 电池+BMS+电源系统集成

小米汽车-小米SU7 电池管理系统BMS结构(1)

小米汽车-小米SU7 电池管理系统BMS结构(2)

小米汽车-小米SU7 电池管理系统BMS结构(6)

小米汽车-车载电源系统:充电子网

小米汽车-小米SU7车载电源控制单元CCU(1)

小米汽车-小米SU7车载电源控制单元CCU(2)

5.2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小鹏汽车-在售车型三电系统供应商

小鹏汽车-BMS电池冷却控制原理

小鹏汽车-BMS充电模式下的电池加热控制原理

小鹏汽车-BMS电池热平衡控制原理

小鹏汽车-BMS电池LTR冷却和电机余热回收控制原理

小鹏汽车-小鹏G9 800V高压电源系统分析

5.3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蔚来汽车-BMS系统(1)

蔚来汽车-BMS系统(2)

蔚来汽车-BMS系统(3)

5.4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理想汽车-自研BMS系统

5.5 鸿蒙智行

鸿蒙智行-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鸿蒙智行-问界M5电池包BMS控制板(1)

鸿蒙智行-问界M5电池包BMS控制板(2)

鸿蒙智行-问界M5电池包BMS控制板(6)

鸿蒙智行-尊界S800 BMS控制板

鸿蒙智行-问界M9整车高压电源系统架构

5.6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零跑汽车-全时AI BMS电池管理系统(1)

零跑汽车-全时AI BMS电池管理系统(2)

零跑汽车-全时AI BMS电池管理系统(5)

5.7 岚图汽车

岚图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岚图汽车-岚图专属云 BMS

5.8 吉利集团

吉利极氪-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吉利极氪-极氪009 BMS系统解析

吉利汽车-高压电源架构

5.9 上汽智己

上汽智己-车端BMS系统+云端AI算法

5.10 广汽集团

广汽-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广汽-埃安BMS电池管理系统

广汽-电源网络配置策略(1)

广汽-电源网络配置策略(2)

广汽-电源网络配置策略(3)

广汽-新能源汽车高压互锁系统电路图

广汽-高压电源架构

5.11 比亚迪

比亚迪-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 双BDU(1)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 双BDU(2)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 双BDU(3)

比亚迪-双枪充电技术 双BDU(4)

比亚迪-汉L EV 10C电池包双BDU架构(1)

比亚迪-汉L EV 10C电池包双BDU架构(2)

比亚迪-汉EV电池包的BDU设计(1)

比亚迪-汉EV电池包的BDU设计(2)

比亚迪-BMS热管理直冷

5.12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长安汽车-长安深蓝SL03 BMS控制板(1)

长安汽车-长安深蓝SL03 BMS控制板(5)

5.13 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长城汽车-蜂巢旗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BMS方案

长城汽车-蜂巢旗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BMS产品列表

长城汽车-蜂巢旗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BMS控制板(1)

长城汽车-蜂巢旗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BMS控制板(2)

长城汽车-蜂巢旗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BMS控制板(6)

5.14 奇瑞汽车

奇瑞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奇瑞汽车-BMS系统

5.15 一汽红旗

一汽红旗-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一汽红旗-FME平台BMS系统架构

一汽红旗-红旗EH7配电网络

5.16 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北汽新能源-BMS分布式主从架构

5.17 特斯拉

特斯拉-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特斯拉-Model 3高压BMS系统(1)

特斯拉-Model 3高压BMS系统(2)

特斯拉-Model 3高压BMS系统(5)

特斯拉-电源系统与BMS集成方案:OBC+DCDC+PDU与BMS集成(1)

特斯拉-电源系统与BMS集成方案:OBC+DCDC+PDU与BMS集成(2)

5.18 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大众汽车-ID.7 BMS架构(1)

大众汽车-ID.7 BMS架构(5)

大众汽车-ID.7 BMS架构(2)

大众汽车-ID.7 BMS芯片方案总结

大众汽车-ID.4高压电源系统(1)

大众汽车-ID.4高压电源系统(2)

大众汽车-ID.4 BMS系统:高压电池包

大众汽车-ID.4 BMS系统:散热系统

5.19 奥迪

奥迪-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奥迪- e-tron BMS系统(1)

奥迪- e-tron BMS系统(2)

奥迪- e-tron BMS系统(3)

5.20 宝马汽车

宝马汽车-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宝马汽车-第六代电池系统集成方案

5.21 奔驰

奔驰-BMS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

奔驰-商用车eActros 300/400卡车电池管理系统

奔驰-高压电源系统:带直流充电接口

5.22 丰田

丰田-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5.23 通用集团

通用集团-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通用集团-无线电池管理系统(wBMS)

06

Tier 1厂商的高压电源系统方案

6.1 联合电子

联合电子-高压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1)

联合电子-高压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2)

联合电子-电池包集成方案(1)

联合电子-电池包集成方案(2)

联合电子-BMS解决方案(1)

联合电子-BMS解决方案(2)

联合电子-BMS解决方案控制板(1)

联合电子-BMS解决方案控制板(2)

联合电子-BMS解决方案控制板(5)

联合电子-基于车云一体的BMS应用软件产品(1)

联合电子-基于车云一体的BMS应用软件产品(2)

联合电子-基于车云一体的BMS应用软件产品(3)

联合电子-高压直流继电器HVR

6.2 智新控制

智新控制-新能源汽车电气化产品布局

智新控制-高压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

智新控制-电源管理系统BMS系列产品

智新控制-高压电源集成方案VBMS

智新控制-高压电源集成方案PDCU迭代历程

智新控制-电源系统集成方案PDCU(1)

智新控制-车载电源集成方案PDCU(2)

6.3 LG新能源

LG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领域的技术布局

LG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诊断解决方案

LG新能源-无线 BMS

6.4 威睿电动

威睿电动-新能源汽车BMS市场布局

威睿电动-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方案

威睿电动-BDU集成BMS

威睿电动-动力电池包集成方案及技术解析

6.5 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新能源汽车BMS电源管理方案(1)

德州仪器TI-新能源汽车BMS电源管理方案(2)

德州仪器TI-新能源汽车BMS电源管理方案(3)

德州仪器TI-高精度电芯监测器和电池包监测器

6.6 力高新能源

力高新能-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布局

力高新能-车规级BMS产品

力高新能-BMS集成方案

6.7 嘉晨电子

嘉晨电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产品布局(1)

嘉晨电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产品布局(2)

嘉晨电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技术路线

嘉晨电子-集成式BDU控制器

6.8 舍弗勒

舍弗勒-电气化业务布局

舍弗勒-BMS电池管理系统

6.9 安波福

安波福-电气化业务布局

安波福-电池管理软件(BMS)系统

安波福-BDU产品

6.10 博世

博世-高压电源系统方案

博世-第三代BMS

6.11 法可赛

法可赛-电池箱体EBOX集成BMC和BJB

法可赛-BMS解决方案

6.12 华为

华为-新能源汽车BMS系统架构

华为-BMS“端+云+AI”模式

6.13 经纬恒润

经纬恒润-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

经纬恒润-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线

经纬恒润-高压电池管理系统BMS

经纬恒润-电池配电管理单元BDMU(BMS+BDU)

6.14 是为科技

是为科技-高压配电盒BDU产品案例

是为科技-BDU产品应用车型

6.15 伊顿

伊顿-BDU解决方案

6.16 宏发股份

宏发股份-高压电源系统继电器分布

宏发股份-高压直流继电器

6.17 中熔电气

中熔电气-动力电池箱高压熔断器应用

中熔电气-动力电池箱高压熔断器产品规格

中熔电气-高压熔断器客户分布

6.18 ST意法半导体

ST意法半导体-电动化方案

ST意法半导体-高压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1)

ST意法半导体-高压电源系统产品线和设计思路(2)

ST意法半导体-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架构

ST意法半导体-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1)

ST意法半导体-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2)

ST意法半导体-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3)

ST意法半导体-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4)

ST意法半导体-BMS整套解决方案BMIC发展历程

ST意法半导体-车规级AFE产品(1)

ST意法半导体-车规级AFE产品(2)

ST意法半导体-车规级AFE产品(3)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1)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2)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3)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4)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13)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14)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15)

ST意法半导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整套解决方案BMIC L9965X系列(16)

ST意法半导体-车规高压电源系统集成方案

6.19 英飞凌

英飞凌-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系统

英飞凌-BMS的主要芯片组合(1)

英飞凌-BMS的主要芯片组合(2)

英飞凌-无线BMS解决方案(1)

英飞凌-无线BMS解决方案(2)

英飞凌-无线BMS解决方案(3)

英飞凌-无线BMS解决方案(4)

6.20 恩智浦NXP

恩智浦NXP-电芯控制器

恩智浦NXP-电池传感器

恩智浦NXP-安全SBC芯片(1)

恩智浦NXP-安全SBC芯片(2)

恩智浦NXP-安全SBC芯片(3)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无线BMS技术方案(1)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无线BMS技术方案(2)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无线BMS技术方案(3)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有线BMS技术方案(1)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有线BMS技术方案(2)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有线BMS技术方案(3)

恩智浦NXP-电池通信IC:有线BMS技术方案(4)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