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3:26 1

摘要:“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里,有对丰收的礼赞、对耕耘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祈愿。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华社记者

9月23日,秋分节气,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里,有对丰收的礼赞、对耕耘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祈愿。

大江南北,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不懈耕耘,丰收的味道更加隽永、绵长。

共绘“丰”景,不负辛苦耕耘

秋高云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饱满的玉米棒被自动精准收入机身。脱粒后,金灿灿的玉米粒源源不断涌入随行的运粮车。

“今年我们这里的玉米亩产预计突破1吨,比往年提高了10%。丰收背后,是我们全程做好田间管理的努力,也有科学种植技术的全程赋能。”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

从去年秋收后,这家合作社就开展秸秆全量翻埋作业,为今年春季作物生长筑牢墒情基础;种植环节精选优质玉米品种,搭配无人机飞防、“一喷多促”等现代化植保手段,还推广应用了大垄密植技术。

当秋风吹过黄河入海口的田野,丰收的景象同样在大豆地里铺展。连片的大豆正逐渐由绿变黄,植株健壮、豆荚饱满,长势很是喜人。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种粮大户袁训国拨开浓密的叶片,仔细查看大豆结荚情况。“咱们这地,以前种别的豆子一亩收300斤就不错了,现在你看这长势,亩产预计能超600斤!”

这几年,当地加强了对大豆等油脂油料作物的种植引导,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也引导农户引进良种、落实良法,努力走出大面积单产提升之路。

“提升单产没有捷径。就拿田间管理来说,从精细整地、药剂拌种,到精量播种、封闭除草,再到分期追肥、精准调控……我们不折不扣地把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袁训国说。

在去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高基数上要实现稳产增产,难度可想而知。加上今年局地遭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稳产增收面临更大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在继续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抓单产提升促进增产。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上半年遭遇严重春旱,300多万亩小麦面临“干渴”。省水利厅派出抗旱工作组赴临汾、运城等地指导工作,启动春浇春灌抗旱保粮春季行动;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浇水抗旱……齐心协力的付出,换来当地夏粮的稳产丰收。

“多亏了党和政府支持,去年就在我们田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今年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又多次指导春浇抗旱作业。”运城市解州镇曲村种粮大户董会龙说。夏粮收获之后,董会龙把800多亩地都复播了玉米,如今长势也不错。

努力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

五谷丰登,是秋天对大地的回馈。对亿万农民而言,增收才是真丰收。优化收粮服务、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等,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

在江西,早稻收购已进入尾声,中稻收购即将开启。记者在中央储备粮南昌直属库有限公司看到,机械臂有序扫过装满粮食的货车,精准测算车辆大小后,开始随机抽样检测粮食品质。不久后,杂质、整精米率、水分等一项项数据,都在休息室内的屏幕上呈现出来。

“以前卖粮要花好几天时间在现场‘排长龙’,如今在线上取号、提前预约,大伙分时段卖粮,很快就能收到卖粮钱。”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粮农刘献梅今年种了9700多亩水稻,他说,如今卖粮各环节中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卖一车粮的时间从过去动辄一两天缩减到如今一个多小时。

为了收好粮,各地粮库都提前做好充足准备。中央储备粮南昌直属库副总经理刘国军说,他们在“软硬件”上都打足提前量,一方面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今年全面采用“惠三农”App预约售粮,售粮农户可以在手机上就近选择售粮库点;另一方面,直属库租用的南昌县泾口粮食管理所泾口粮站今年刚投入使用,仓容明显增大,可以实现对当地粮食应收尽收。

近年来,我国健全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支持政策体系,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连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现全面覆盖,稳住了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一方面加大农民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在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的陕西省淳化县的一处智慧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已挂满枝头。不远处,淳化县城关街道土官村村民王龙等果农们忙着将早熟新品种苹果分拣、打包、装箱,陆续发往全国各地。“这段时间,我们每天的摘果收入在120元以上。”王龙说。

土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宏伟说,为了将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村里引进龙头企业建起了智慧果园,通过对气候、虫情、土壤墒情等的实时监测,对苹果进行精细管理。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瑞雪等优良品种陆续‘入园’了,果农们也在逐步进行品种改良。村里计划推动苹果种植、销售、深加工一条龙发展,让果农们既丰产也增收。”刘宏伟说。

点亮希望,向着持续的丰收奋进

木鼓舞、芦笙舞、侗族大歌轮番上演,打谷子比赛、稻田抓鱼、抓鸭等活动汇聚了不少欢声笑语……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前不久举行了月亮山首届农民丰收节。

“以前我们穷得抬不起头来啊。”计划乡副乡长陈林告诉记者。这里曾是深度贫困的地方。过去的千百年来,加宜村和附近几个村沿袭着“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的混居习惯,村庄环境很差。

脱贫攻坚后,当地逐步推动楼房改造、道路硬化、产业引进,让加宜村从无人问津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乡亲们的生活也换了模样。

近年来,榕江“村超”流量注入乡村。每逢赛事和节假日,加宜村民宿入住率高达90%以上,带动村内农特产品销售累计增收10万余元。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准备将闲置的吊脚楼改造成更多民宿。“日子越过越好了!”陈林高兴地说。

农民丰收,不仅是农业丰产、农民收入增加。近年来不断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给农民增添了获得感,也吸引着人才、资金等共同建设乡村。

在浙江绍兴柯桥区湖塘街道兴华村,随着“千万工程”东风吹来,村子面貌悄然焕新——危房拆除了,道路拓宽了。村庄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步入正轨,村子有了吸引力,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来到兴华村工作、生活。

“90后”沈建强5年前回到家乡兴华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这几年他带领村民发展菌菇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与村民致富。

“乡村要振兴,未来一定要有更多的青年人到乡村来。”令沈建强欣喜的是,如今村里“90后”年轻人越来越多,给村子带来新视野、新业态、新活力,成为乡村未来发展的希望。

农民丰收,并不是只要眼前的丰收,而是要不断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争取持续、长久的丰收。

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在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增添了底气;

坚持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服务农业,2024年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体系,目前已累计识别帮扶60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18万亿元左右,乡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牢记嘱托,亿万人民携手同心奋进,必将使广袤乡村焕发新的勃勃生机,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完)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