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指尖抚过这些稚嫩的字迹,过往一年和他们相处的点滴画面,瞬间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接班前我便了解到,班里孩子大多来自本地拆迁家庭,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情况很常见,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导致家校协同育人难度加大。那时我便暗下决心,要像抽丝剥茧般耐心引导,帮
他们,
是智慧的点亮者,
是心灵的塑造者,
是星辰般闪烁的教育微光。
西陵教育【育人记·暖时光】系列,将这些温暖如晨曦、细腻如丝的教育片刻,凝结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与您述说。
让我们一同走进西陵教师的日常,领略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感受育人最暖心的温度。读懂师者初心,见证平凡中的卓越。共同聆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故事!
西陵区东山小学 周 钰
温暖与信任同行——支教时光的独家记忆
“老师,我喜欢你!”
这是我支教满一年、即将离开点军实验小学时,听到最多的话。
“老师,我喜欢你,我觉得你像小太阳一样。”
“老师,谢谢你,你可以不走吗?”
“老师,我今天又给你带好吃的了!”
当指尖抚过这些稚嫩的字迹,过往一年和他们相处的点滴画面,瞬间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接班前我便了解到,班里孩子大多来自本地拆迁家庭,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情况很常见,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导致家校协同育人难度加大。那时我便暗下决心,要像抽丝剥茧般耐心引导,帮他们一步步找到成长的方向。
辅导孩子参加宜昌市“红领巾讲解员”大赛
班里的小薇性格格外内向,总是安安静静坐在角落。我悄悄给她写了封信,分享自己童年时的小故事,告诉她:“生活里藏着好多光亮,咱们一起慢慢找!”除了信,我还送了她一本崭新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枚我亲手做的叶子书签——我知道她怕被过分关注,所以选择用这样细腻的方式靠近她。从那以后,每天午餐后,操场的林荫道就成了我们的“秘密基地”。散步时,我会轻声问她“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上课听懂了多少”,也会和她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这份真诚像一缕暖阳,渐渐融化了她心底的胆怯。慢慢地,小薇的脸颊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班里个头最高的小曾,脾气却最急躁,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起争执,大家都有点怕他。有一次,我提醒他遵守纪律,他却皱着眉抗拒。我没有批评他,反而笑着说:“你看你力气这么大,要是能好好保护老师和同学,多厉害呀!”这句话让他愣了好一会儿。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认真地和他说:“真正的‘小男子汉’,不光要长得高大,更要有责任感——要是能为班级撑起一片天,大家都会佩服你。”这份“责任”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了芽。从那以后,小曾开始学着控制脾气,还主动承担起“守班员”的工作:看到队形乱了,他会提醒“要站整齐”;发现卫生差了,他会督促“赶紧把垃圾收拾好”……在他的认真管理下,班级纪律好了不少。慢慢的,班里越来越多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真的成了大家认可的“小带头人”。
孩子,我相信你!
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温暖的关爱,更需要坚定的信任与真诚的赏识。从教二十余年,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孩子永远不能被随意定义,他们的未来藏着无限可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相信”的眼光,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力量。即便面对班里孩子学习基础薄弱、习惯养成不足、规则意识欠缺等问题,我依然选择以“信任”为底色,陪他们一起慢慢成长。
周老师为同学们赠送儿童节小礼物
在班级管理上,我试着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起来,没想到竟意外找到了“轻松带班”的新方法:我给每个孩子都量身定制了岗位——从负责统筹的班长,到管理讲台的“台长”、开关教室灯的“灯长”、整理书包柜的“柜长”,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当孩子们知道“这个班级需要我”,都格外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台长”会把讲台擦得一尘不染,“灯长”会记得放学后及时关灯,“柜长”会把书包柜摆得整整齐齐。渐渐地,班级管理变得井井有条,在学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屡屡上榜。更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了自律与担当的好品质。我常和他们说:“咱们把这些事做好,不是为了上学校的点赞平台,而是为了让自己和小伙伴能在更舒服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就算没人关注,我们也要把分内的事做到最好。”
学期末周老师为孩子们颁奖
为了让班级更有凝聚力,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团队建设班会:“投飞镖”比的是默契配合,“翻花绳”练的是耐心协作,“动作表演猜字谜”考的是彼此的理解……每次活动,孩子们都笑得格外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会了怎么沟通、怎么信任伙伴、怎么一起解决困难。有时候挑战失败了,他们会一起分析原因;有时候成功了,他们会抱在一起欢呼。这些瞬间,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团队精神,也让班级变成了一个更温暖的“大家庭”。
从一开始的“事事操心”,到后来的“人人尽责”,这段支教时光让我深深明白:班主任的“放手”,从来不是偷懒,而是对孩子的信任与赋能。当每个孩子都觉得“我是班级的主人”,他们收获的不只是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是对集体的归属感;而我收获的,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班级,还有更多能专注自我提升的时间。
周老师支教结束前最后一次带着学生走上领奖台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支教感悟继续前行——尽可能把“舞台”交给孩子,因为我知道,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出色!
宜昌市明珠小学 李 运
俯下身子倾听,放下身段游戏
从深潭到溪流:跨越三尺讲台的修行
我的教育之旅始于高中课堂的理性深潭,历经六年级的承上启下,最终驻足于一年级教室的纯真溪流。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班级教室的情景,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法则的微缩王国,四十多双清澈的眼睛里,映照着我的手足无措。曾经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嘈杂声中碎成齑粉。校长看出了我的不安,笑着鼓励我说:“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主动请缨教一年级语文的男老师,相信你很快可以调整好自己。”我深感责任重大,也觉得经历过高中课堂洗礼的我拿下一年级的孩子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事实上,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带给我的,是深深的挫败感。我不得不用一贯严厉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们,试图以此伪装内心的惶惶无措。然而,这份刻意维持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不断制造出各种“惊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小东。
师生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遇见“小刺猬”: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唤
开学第一天,小东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路队训练时他总是单独出列,课堂上坐立不安,午休时竟在洗手间打起了水仗。“这孩子不能离开视线超过五分钟,”我向同事抱怨,“一不留神就要惹祸。”两个月下来,他成了办公室的常客。我刚批评完,回到教室又听到他惹事的声音。渐渐地,同学们疏远他,游戏时不邀他参与,讨论时不与他同组。直到少先队入队前,他不自信地对我说:“李老师,我也想戴红领巾,可是按我平时的表现,是不是没希望了?”这话突然刺痛了我,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他话语中的失落。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二的下午,音乐刘老师欣喜地告诉我:“今天小东表现特别惊艳!”带着怀疑与期待,我悄悄站在音乐教室后门观察。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平日里坐立不安的男孩,此刻正脊背挺直高声领唱,眼神清澈自信。课后,我俯身轻问:“你在音乐课表现如此优秀,为何其他时间做不好呢?”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扯着衣角低头嗫嚅:“我也想要做好,可是……控制不住手脚。”那一刻我的心被触动了。与小东父亲的交谈,更让我读懂了这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父母的分离,父爱疏于表达。那些看似调皮的行径,不过是一颗渴望被关注的心灵在无声呐喊。当我总是握着教师应当高高在上的威严“教鞭”时,便忘记了该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呼喊!
放下身段:在游戏中融入童心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听师父周老师的课时,我看到她巧妙地运用游戏教学,课堂氛围轻松欢快,孩子们在“玩”中学得津津有味。这让我萌生了尝试的念头。
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我开始钻研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游戏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拍手歌》时,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示范,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小东面对面拍手诵读。当我们手掌相击,齐声念着“你拍一,我拍一”时,他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我彻底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动物角色。当我学着老虎的样子蹲下身子,夸张地模仿虎啸时,小东笑得前仰后合,主动要求扮演狐狸角色。最让我触动的是语文口语交际课“介绍你的朋友”。我率先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小东:“我的好朋友小东很有音乐天赋,玩游戏时特别爱护同学。”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举手:“小东跑步是班上第二快!”“他唱歌特别好听!”听着这些真诚的赞美,小东的眼眶里有了光泽,同学们也重新认识了这个曾经被疏远的伙伴。
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沙包游戏
课间游戏时,我真正践行“放下身段”。和孩子们一起折纸飞机比比谁飞得更远;丢手绢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喜欢把沙包丢在我的身后;丛林穿越的时候我总是钻不过孩子们结成的树网;老鹰捉小鸡时,我总是逃不了“老鹰”的命运,夸张地扑扇着“翅膀”,引得孩子们欢笑不断。小东从一开始的远远观望,到慢慢靠近,最终主动加入游戏,紧紧拽住我的衣角。那个曾经令人头疼的孩子,此刻正全心投入游戏,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纯真笑容。
渐渐地,课堂上的举手发言取代了随意插话,午休的安静看书取代了左顾右盼。运动会上,小东主动请缨参加短跑项目,为班级赢得荣誉;文化展示活动,他站在队伍最前方领唱,歌声高亢而自信。
如今,回望这段教育之旅,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教育变革,始于俯下身子的倾听,成于放下身段的游戏。正是因为愿意蹲下来倾听,我读懂了小东行为背后的渴望;正是因为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我才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胡 晨
师爱如光,照亮“小太阳”
他们,是智慧的点亮者,是心灵的塑造者,是星辰般闪烁的教育微光。在西陵教育的沃土上,无数教师用日常点滴书写育人温情,而我与班上那个“小太阳”的故事,不过是这束微光中平凡的一缕——却让我读懂:教育的真谛,藏在“看见”每一个孩子的耐心里,藏在用爱守护成长的坚持中。
初见:别被“调皮”遮住了光
初接班级时,那个孩子是让我“头疼”的存在:走廊里总有他飞跑的身影,栏杆边常看见他攀爬的模样,批评的话刚说出口,下一秒他又蹦蹦跳跳没了踪影。直到一次班主任论坛上,前辈的话点醒了我:“真正的教育,是把孩子的‘问题’当作了解他的钥匙。”
我试着换个视角打量他:飞跑时眼里闪烁的,是对世界的好奇;攀爬时展现的,是敢于探索的勇气。就像同事们常说的,每个孩子都是待发光的星星,只是有些星星的光芒,需要多一点耐心才能看见。
一年级班级大合影瞬间
靠近:从“红袖章”开始的信任
第一次家长会,我没讲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而是放了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晨读时他专注的侧脸,美术课上他创意十足的拓印作品,还有课间他悄悄帮同学捡起掉落文具的瞬间。片尾“比心时刻”里,他戴着我刚给的安全监督员红袖章,跑在最前面扑向我,小手贴上我掌心时,小声说:“胡老师的手,像妈妈一样暖。”
胡老师和“小太阳”做约定
那枚红袖章,是我给他的“信任勋章”。发现他总盯着乱跑的同学皱眉,我把红袖章递给他:“全班的安全,就交给你这个安全监督员啦!”起初他的热情只维持了一周,课间又开始追逐打闹。我没有收回红袖章,而是蹲下来和他约定:“安全监督员也有试用期,咱们再试一周,好不好?”
此后的日子里,我总在他巡逻时递去鼓励的眼神,在他成功劝阻同学后竖起大拇指。两周后,他竟编出“楼梯不跑跳,安全最重要”的顺口溜,课间时站在走廊里认真提醒同学,红袖章在阳光下晃悠,眼里满是从未有过的自信。
守护:把“错题”变成“闯关游戏”
那个孩子的数学不算好,反复出错的计算题让他渐渐失去信心。一次辅导时,我指着错题本说:“你看,这道题里藏着个小陷阱,咱们来当小猎人,把它找出来好不好?”他眼睛一下子亮了,拿着笔认真演算,当算出正确答案时,兴奋地拍着桌子喊:“我找到陷阱啦!”
胡老师与学生一起展示数学研讨课
从那以后,每天的数学辅导成了“闯关游戏”,他不仅不再怕错题,还总追着我问:“今天有没有新陷阱呀?”哪怕吃饭时收到他的题目求助,我也会放下碗筷,用手机拍下解题思路发给他——因为我知道,孩子求知的眼神,值得被郑重对待。
班级优化大师里,我为他设了专属“责任星”,提醒同学安全就点亮一颗;钉钉群里,他主动整理图书角的照片下,我写着:“今天的你,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班级!”这些细碎的反馈,慢慢让他相信: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能被看见。
成长:“小太阳”照亮身边人
学期末,孩子爸爸给予我的“春风笑脸暖童心,温情善导显师德”十四个字评价,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他妈妈握着我的手说:“以前总担心他太调皮没人喜欢,没想到您把他的‘缺点’都变成了优点。”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让人头疼的“调皮鬼”:会帮值日生整理讲台,会给数学薄弱的同学讲题,元旦晚会上还主动表演街舞,搞怪的动作逗得全班哈哈大笑。看着他像小太阳一样,用自己的光芒温暖身边人,我忽然懂了于漪先生“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深意——我们教孩子成长,孩子也在教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老师。
和学生一起举办元旦晚会
教育就像一场慢旅行,不需要急着看到结果,只需要用耐心做“火候”,用爱心做“燃料”,陪着每个孩子慢慢发酵、慢慢成长。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做那个“追光者”,守护更多“小太阳”绽放光芒,在西陵教育的沃土上,续写更多关于爱与成长的暖时光。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