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文物是历史脚步的最好见证,是历史教科书,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是先辈留下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引出故事,映出其伟大精
编者按:
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文物是历史脚步的最好见证,是历史教科书,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是先辈留下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引出故事,映出其伟大精神,用以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向前。
扶眉战役革命文物滋养心灵——吴国潮老战士的搪瓷杯
文\侯省彦
扶眉战役老战士吴国潮捐赠的抗美援朝搪瓷杯
在扶眉战役史料展示馆里,珍藏着扶眉战役老战士吴国潮抗美援朝搪瓷杯。这个搪瓷杯子是四川省司法厅原干部、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处见习干事吴国潮捐赠的。
吴国潮同志,四川省成都市人。1930年4月1日出生于成都市东玉沙街一个穷木匠之家。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三军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处见习干事。曾参加过扶眉战役、兰州战役、以及解放河西走廊、剿匪等战役,又参加了抗美援朝,荣获各种奖章、军功章十多枚。
1955年转业到四川省公安厅、司法厅等机关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当了32年干事,1982年离休。为了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艰苦奋斗了一生。
吴国潮兄弟四人,他为长子。父亲是手工业者,在成都市开了一家小小木匠铺,靠给人家做家具为生。
1949年5月,时年19岁的吴国潮,在高中就读,思想进步,看到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怀着梦想和追求,毅然决然弃学从军,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被组织分配到第二兵团三军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处成为一名见习干事。
1949年7月12日,吴国潮随军从岐山县青化镇东线勇猛追歼敌人。他怀着坚定的信念,不顾饥渴,不惧疲劳,更不怕牺牲,以顽强的毅力急行军,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敌人心脏——扶风县城。
扶风县城的守军是国民党第一一九军,他们凭借着县城优越的地理位置,构筑了大量明碉暗堡,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坚固防线。战斗打响后,场面异常激烈,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吴国潮奋勇作战,打得勇猛,追得迅速,守得顽强,连续击退敌人多次疯狂反扑,荣立战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吴国潮随军奔赴朝鲜,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争,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955年凯旋回国,转业到四川省公安厅、司法厅直属单位工作,仍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旺盛的精神,工作成绩突出,忠于党、忠于祖国,无私无畏,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为我军文化建设和公安政法工作尽忠职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2019年9月29日,扶眉战役老战士吴国潮来到扶眉战役史料展示馆,感慨地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搪瓷杯子,是我抗美援朝时用过的。当时,我们班长发给我后,我小心翼翼地只用过几次,而后从朝鲜带回祖国,一直舍不得用,将它珍藏了70余年,如今这个的抗美援朝喝水搪瓷杯子如同新的一般,今天予以捐赠。”我接过这个抗美援朝搪瓷杯子,心想一定要让它熠熠生辉,穿越历史,发挥作用,满载着革命前辈的希望,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摘自《扶眉战役》第三卷
吴国潮向侯省彦捐赠抗美援朝搪瓷杯子
2023年6月9日作者侯省彦做客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直播现场
作者侯省彦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