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吸引留学人才回国一直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中央组织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为留学生进入体制内扫清政策障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吸引留学人才回国一直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中央组织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为留学生进入体制内扫清政策障碍。
一、留学生政策红利
1、落户政策
以上海为例,尽管2026年选调生政策有所调整,但其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政策却愈发宽松。根据最新规定:
● QS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毕业生,来上海全职工作后可直接申办落户,无需缴纳社保。
● QS世界排名51-100院校的毕业生,只需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申办,且对社保基数无特殊要求。
相比之下,北京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境外学习满360天,并有单位接收;广州和深圳的政策也极为友好,对社保缴纳时长要求很低。这些政策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顶尖院校的留学经历,是获取一线城市入场券的“快速通道”。
2、就业支持
留学生被纳入国家统一就业体系,与国内毕业生共享岗位资源。教育部定期举办“留学英才招聘会”,覆盖全国重点城市。2025年,央行拟录用人员中留学生占比5.9%,互联网大厂(如腾讯、阿里)核心岗位年薪可达30万以上,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求旺盛。
3、创业补贴
各地扩大“留学人员创业园”规模,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简化企业注册流程。北京、上海等地为海外硕士提供创业补贴(如上海黄浦区为硕士提供每月4000元住房补贴),并叠加税收减免政策,降低回国创业门槛。
二、留学生进体制六大路径
1、央企国企
近年来,众多国央企不仅没有缩减对留学生的招聘,反而开设了专门的招聘通道,并在毕业时间、专业限制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
例如:
● 中石油、国家电投等大型央企为QS /软科排名前100院校的硕士和博士开通了免笔试的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可以直接进入综合面试环节。同时,能源类(如石油工程、氢能技术)以及数智类(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成为核心需求领域。
● 国家电网2025年录取了317名海外名校留学生,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还设立了“海外优才计划”,起薪较国内应届生高15%-20%。
● 大型央企:中国银行、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企业在校园招聘中明确招收国内外院校毕业生,尤其在数据分析、信息科技、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拥有国际视野的留学生备受青睐。
● 专项招聘:中铁二十二局等企业甚至设立了“留学回国毕业生”专项招聘计划,足见其对海外人才的渴求。
这些岗位覆盖领域广泛,既包括传统的能源、金融板块,也涉及新兴的新能源、科技创新等行业。技术类岗位主要招聘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背景人才,而职能类岗位则对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需求较大。
2、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作为最传统的体制内入职通道,也是留学生进入体制内的主流方式。
根据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数据,商务部、外交部等涉外单位中,有30%的职位明确标注 “优先考虑留学背景”。实际录用结果显示,留学生在这些岗位录用人员总数中占比18%,相比2020年的12%,提升了约6个百分点。
2025年公务员招考规模继续扩大,面向留学生的岗位数量增加明显。例如今年初,财政部公示了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在这份涵盖80人的拟录取名单中,众多具备海外留学背景的杰出人才成功入选。
此外,广东、浙江等省份还明确设置了“留学生专项岗位”,并适当放宽了专业限制。
3、事业编
事业单位编制招聘呈现出统考与单招双轨并行的特点,2025年对留学生的院校排名要求有所放宽,尤其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山东菏泽县直事业单位明确要求留学生毕业院校需入围过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前300名,且需要在2025年7月31日前取得学历认证。
报考信息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布的统一公告,或者具体用人单位的官网获取。建议重点关注高校附属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独立招聘公告。
4、人才引进
以上海为例:各区 “储备人才计划” 对留学生开放,录用后安排至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3年储备期满可推荐至国企,部分区还能解决落户(比普通落户更快)。
此外,杭州 “人才码”、深圳 “孔雀计划”、广州 “红棉计划” 等,都为留学生提供编制内岗位或优先录用机会,部分计划补贴房租、科研经费,性价比极高。
5、高校
高校教职作为学术型留学生的传统选择,2025年的准入门槛有所降低。职位信息可以通过中国高校人才网或各大高校人事处官网获取。建议同学们提前准备好教学科研成果、推荐信等材料,以便参与公开招聘。
大多数情况下,QS排名300以内的硕士可以申报教学岗,例如南昌大学接受海外硕士竞聘辅导员岗位。另外,IEEE/ACM认证竞赛奖可以抵扣核心期刊论文,应用型成果的权重有所提升。这一改革拓宽了学术评价标准,特别有利于工科领域的留学生。
6、军官
军事科学院前段时间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次军官选拔公告,首次将QS世界排名前200院校的毕业生纳入直接招录范围!
除军事科学院外,陆军、海军、63650部队及信息支援部队等部门均明确表示:可择优招录QS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国(境)外高校应届毕业生。
三、留学生回国求职平台推荐
1、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堪称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第一站”,平台上汇聚了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高校、互联网大厂的优质岗位。
2、国聘网
国聘网由多家中央部委和机构共同组建,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和共青团中央。除了涵盖大家普遍关注的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国聘网上也有大量民企、外企的招聘信息。
3、Jobs海归网
这个平台上面有大量岗位明确表示欢迎有国际背景的人才应聘,不少职位还提供全球轮岗或海外派遣机会,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同时,该平台会在春招秋招期间,在北上广深各举办一次线下的海归人才招聘会,有腾讯等大厂参与。还有笔试、面试经验和八卦分享,也是求职技能增长和避坑的信息来源。
4、国资委官网
如果你目标明确,就是想进入央企总部或核心管培生项目,那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是你必须密切关注的地方。打开官网,进入“政务公开”–“人事”–“招聘”栏目,很多央企的总部岗位、管培生项目仅在此更新。
5、应届生求职网
/haigui
应届生求职网为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们划分了专门的【海归】板块,关注海外线上双选会的留学生不要错过。
6、留学人才网
特别适合留学回国,想在国内高校就业的海归们。
7、中国公共招聘网
人社部主办的平台,特别适合两类留学生:
● 瞄准体制内:各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实时更新,标注“留学生可报考”岗位占比35%;
● 区域精准投递:整合31省份线下招聘会。
来源:本家大姐跟你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