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福建这群人,如何让土地长出新希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22:39 1

摘要:金秋时节,八闽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在“丰收”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回归乡土,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营销重塑农业,让古老的田地“长”出新的活力与希望。

金秋时节,八闽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在“丰收”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回归乡土,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营销重塑农业,让古老的田地“长”出新的活力与希望。

今天(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走进福建乡村,聆听这群“新农人”的故事。

1

近日,在南平建瓯,“95后”返乡青年张扬腾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一颗重达396斤、需四名成年男子合力搬动的“巨无霸”南瓜,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功收获。

这颗巨型南瓜不仅打破了村民们的认知,更藏着一位青年扎根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热血故事。

张扬腾与396斤巨型南瓜。图源:东南网南平站

1995年出生的张扬腾,中专毕业后到了省城福州。踏实肯干的他颇受公司老板喜爱,2022年月薪达一万多元。但天性“爱折腾”的他始终怀揣着田园梦,工作之余总爱摆弄花卉蔬果,钻研农业种植技术。

2016年,他首次返乡创业,开网店销售家乡农产品,但因当时农村物流条件不完善,创业失败。

挫折没有让他气馁。工作之余他坚持运营短视频账号,记录自己的种植日常,逐渐累积了30多万粉丝。2022年底,随着农村物流的改善和自身视频运营经验的积累,他再次辞职回乡,开启了梦想之旅。

他真实记录作物生长全过程,每条视频短则2-3个月,长则4年,坚持讲清“从发芽到结果”的完整故事。这种坚持获得了网友认可。

张扬腾在锥栗林里直播。图源:闽北日报

今年9月,他历时150多天种植的巨型南瓜终于成功,这则视频让他增粉30多万。

从城市白领到乡村博主,张扬腾用短视频彰显土地的生命力。如今,他通过橱窗商品销售、广告发布等方式,年收入达20多万元。“下一步,打算将更多家乡优质农产品直播销售出去。”张扬腾憧憬着未来。

2

日前,漳州云霄县电商新农人朱源基上榜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他是如何用三年时间,实现从创业新手到“电商带头人”的呢?

朱源基在直播。图源:云霄融媒

作为一名“95后”大学生,朱源基在大学期间就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他说,刚开始要做这个行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团队方面准备得确实都不够,于是他去厦门上了一段时间的班,也是为了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在厦门工作期间,潜心学习电商和营销方面的知识,也找到了一位厦门大学毕业的合作伙伴。两年后他毅然辞掉工作,和朋友一起回到云霄,开启了创业之路。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为提升运营效能,他组建了专业电商团队,吸纳了运营、销售、主播、客服等多领域本地人才。团队通过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帮果农把家乡的青枣、枇杷、杨桃等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家乡农产品销售打开了门路。

朱源基正坐在直播镜头前,热情洋溢地展示着新鲜的龙眼。图源:云霄融媒

他说:“我是在云霄土生土长的,我身边的朋友都种水果,他们辛苦一年,最后却卖不了多少钱。我是有农村情怀的,所以用我们团队这么多人的青春来创业,来推介云霄农特产品。

三年来,他的团队累计帮农户销售300多万斤水果,带动营收1200多万元。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32人,带动了更多青年返乡创业。

3

放弃城市工作回到乡村,从一名普通农妇变身为“种粮大户”,自建全县首座粮食烘干厂……她就是福州罗源“新农人”叶玉冰。

今年50多岁的叶玉冰生于罗源县飞竹镇仓前村,8岁就下田干活的她,称自己是“长在地里的农民”。

叶玉冰。图源:福州晚报

2021年,从上海回乡的她发现村里大片田地因村民外出务工而荒芜,深感痛心。

刚好她了解到罗源政府部门出台了开荒补贴、三年免田租等政策,这给她开荒种粮的念头打了一剂强心针。

虽然政府有开荒补贴政策,但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让她夜不能寐。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募集300多万元资金,带领村民开路拓荒。“我借了58家(村民)的钱,才把荒田都开出来。”叶玉冰说。

为了让土地提高耕作率,叶玉冰从外地引入专业团队,用机械化耕作方式,让2080亩荒地重获生机。

她还建成了全县首座粮食烘干厂,日烘干粮食能达到40吨以上。粮食烘干厂不仅能快速烘干农场的粮食,周围村民的粮食也能拿到这里来烘干,烘粮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叶玉冰农场。图源:福州晚报

如今,叶玉冰的农场已注册品牌,推出自有品牌大米,她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福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他们热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农业业态。

他们用行动证明,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有想法、有干劲、有方法,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和价值。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

让我们向这些奋战在

乡村振兴一线的“新农人”致敬

感谢他们用青春和智慧

重新定义着我们脚下的土地

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丰收的故事和希望

头图来源:闽北日报

编辑:吴妃

审核:严顺龙、方婷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来源:福建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