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明白,没有天赋,就用努力填补;投机取巧走不远,踏实积累才是正道。
提起曾国藩,很多人知道他是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但少有人知,他早年既无显赫家世,也无过人天赋。
科举屡次落榜,殿试成绩仅列三甲末等,差点无缘京城官场。
可这个 “平凡人”,却靠 “笨办法” 改写命运。
正如他所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份不投机、不急躁的踏实,成了他逆袭的利器。
殿试失利后,他用十几天 “笨功夫” 敲开机遇之门
曾国藩的仕途起点,远不如旁人顺遂。
殿试后,他只得了三甲末等,按规矩要被派往地方。
这对想在京城施展抱负的他来说,是 “毕生奇耻大辱”。
好友郭嵩焘建议:找老乡劳崇光帮忙。
劳崇光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或许能争取机会。
但机会哪能靠 “找关系” 轻易获得?
曾国藩连夜写诗文托劳崇光转交,却被穆彰阿搁置。
他的文章平淡无奇,换作旁人早放弃了。
可他偏不,十几天熬夜修改、重写,哪怕劳崇光不耐烦。
最终,穆彰阿被他的 “执拗” 打动。
见面时,穆彰阿直言:“打动我的是你的毅力。”
就这样,曾国藩靠 “笨坚持” 进了翰林院,奠定仕途基础。
“守拙” 不是笨,是普通人对抗命运的底气
曾国藩从不避讳自己的 “笨”。
科举时,他比同龄人晚好几年才中秀才。
入官场后,也没 “举一反三” 的机灵,全靠笨办法积累经验。
但这份 “守拙”,让他避开了许多弯路。
别人追求 “捷径”,用小聪明应付差事。
他却坚持 “一事不毕,不做他事”,奏折反复修改,政务亲力亲为。
遇到挫折,别人怨天尤人。
他却把 “屡败屡战” 写进奏折,哪怕被皇帝批评、同僚排挤。
依旧按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稻盛和夫说:“没有奇迹般的成功,只有笨拙的坚持。”
曾国藩的 “笨”,是清醒的选择。
他明白,没有天赋,就用努力填补;投机取巧走不远,踏实积累才是正道。
对普通人而言,这份 “守拙” 智慧同样珍贵。
没有显赫家世、过人智商,不代表只能平庸。
像曾国藩一样,守住 “不放弃” 的初心,终能走出自己的路。
平凡人最该学的,是 “慢慢来” 的勇气
如今,人们总急着 “求快”。
渴望快速成功,看不到短期回报就轻易放弃。
但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改变,是 “久久为功”。
从翰林院普通官员,到影响晚清局势的重臣。
他用了整整三十年,没走任何 “捷径”。
坚持每天读书、写日记反思,政务中积累经验,从未停歇。
这份 “慢慢来” 的勇气,让他不断沉淀。
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没有那么多 “奇迹”。所谓 “翻身”,不过是在无人处默默坚持。为目标熬夜尝试,面对挫折咬牙再试,用更多时间努力。
曾国藩用一生证明:平凡不可怕,笨拙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接受平庸,又放弃改变。愿我们都带着 “笨拙的坚持”,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书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