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738年,也就是玄宗朝的开元二十六年,科举考试开考。考题是以朝廷听政殿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为题作诗。获得进士第一名的考生崔曙便写了首五言《奉试明堂火珠》。全诗为: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唐朝多诗人。唐朝的诗也丰富多彩。不过,富有传奇色彩的诗拿孔乙己的话来说“多乎哉,不多也”。
公元738年,也就是玄宗朝的开元二十六年,科举考试开考。考题是以朝廷听政殿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为题作诗。获得进士第一名的考生崔曙便写了首五言《奉试明堂火珠》。全诗为: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唐玄宗对这首诗大为赞赏,钦点崔曙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
为什么唐玄宗非常喜欢这首诗呢?就是因为诗中的“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明堂上的火珠是一个用水晶做成的球状体物件。它不但稀罕、珍贵而且还是唐朝祥瑞的象征。玄宗帝之所以要以“明堂火珠”为考,就是因为要考生赞美国家祥瑞象征的火珠,歌颂他的丰功伟绩。而“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完全契合了唐玄宗出题的心思。“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火珠与明月交相辉映,但是黎明后独有火珠闪耀。一幅多么宏丽而充满盛世之图。盛世乃唐玄宗的丰功伟绩呀。
因为唐玄宗大为赞赏,所以这首并不咋样的应试诗备受赞誉。说它大显名家气度,为“文场第一”。
然而,诗成的第二年,崔曙死了,因病。因病死亡,原本无可猜疑。可是时人认为崔曙早就预知他会死掉。为什么?人们说他的《奉试明堂火珠》里“曙后一星孤”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因为崔曙只有一独生女儿,且取名“星星”。“曙后一星孤”乃“谶语”也。清代梁章钜《试律丛话》:“‘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此十字在当时为警句。”纯属牵强附会。但是此说一直流传下来,并且还有人信。今人有评论说,“这种文学创作与人生轨迹的戏剧性呼应,强化了诗句的宿命色彩,成为文人感叹命运无常的经典案例”。
信也好,不信也罢。但是崔曙写了这首诗后确实死了,他确实留下了独生女儿星星。这些不得不给这首让崔曙成名的五言诗蒙上了厚厚的传奇色彩。
《奉试明堂火珠》是崔曙的成名作、代表作。《唐诗别裁集》有收录。可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词典》却没有收录,而且连他的一首诗都没有收录。
来源: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