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与上海机器人“四小龙”同台亮相开幕式,充分彰显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力。值此之际,由普陀区与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的“沿沪宁协同创新沙龙”首场活动——机器人产业专场在普陀区信泰中心举行。上海市市场监督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与上海机器人“四小龙”同台亮相开幕式,充分彰显长三角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力。值此之际,由普陀区与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的“沿沪宁协同创新沙龙”首场活动——机器人产业专场在普陀区信泰中心举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益洋,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杨健,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出席并致辞。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龚豪出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八市工信局与市场监管局有关同志,以及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投资机构的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以“汇智共赢”为主题,聚焦机器人产业链质量提升与协同发展。“机器人产业呈现高增长趋势,技术进化带来新机遇,但也面临零部件与数据模型双轮驱动、人机协同的安全威胁和机器人智力测试等挑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在主旨分享中谈到,机器人产业具有无限可能。
而在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已然成为其核心问题。活动中,《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质量状况报告》正式发布,旨在推动建立质量管理、技术研发、标准研制、服务共享一体化的质量提升机制。《城市公共服务智能机器人应用管理规范第1部分:配送机器人》地方标准的发布,将为产业规划更清晰的质量红线和创新基准。
“知趋势”更要“强协作”。活动上发布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报告》中显示,沿沪宁地区汇聚全国22%的机器人企业,23%的机器人高新技术企业,和近1/4的机器人上市公司,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分工格局。立足科创资源的集聚优势和连接沿沪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普陀区正积极打造机器人产业的链式联盟,通过构建政府引领、链主带动、区域协同的联通机制,串联起长三角超过60%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为进一步强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普陀区携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沿沪宁城市机器人产业质量与标准化合作协议》,将协作构建全产业链创新质量保障系统,推动产业从分头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创建产业链质量提升良好生态。同时,上海电信与上电科发布了“智云上海-普陀”暨沿沪宁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未来,该平台将提供算力支持与数据服务,助力沿沪宁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圆桌讨论
现场,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首席科学家孙立宁围绕《机器人新质生产力与创新生态建设》发表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环节中,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专家王视听、ABB机器人中国研究中心高级主任科学家陆麒、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标准与合规团队负责人陈福盛就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展开交流。
记者:陶钦忆
编辑:沈悦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