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6000万打水漂,蜜雪冰城靠隔夜柠檬圈粉?下个10年品牌拼这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0:38 1

摘要: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把一个真相砸在了所有品牌面前:现在的消费者根本不吃“高端包装”那套了,下一个十年,能打赢营销战的,不是砸多少钱做广告,而是能给用户提供多少情绪价值。

罗永浩一句“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就让西贝十年花六千万打造的品牌形象碎了一地。

同一时间,蜜雪冰城湖北门店被曝用隔夜柠檬,网友却刷屏“雪王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隔夜”,把危机变成了圈粉现场。

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把一个真相砸在了所有品牌面前:现在的消费者根本不吃“高端包装”那套了,下一个十年,能打赢营销战的,不是砸多少钱做广告,而是能给用户提供多少情绪价值。

西贝在传统营销里绝对是“优等生”十年间给咨询公司华与华砸了六千万,换来“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口号,门店视觉系统整齐划一,电梯、地铁里的广告从没断过。

按前几年的标准,这是万无一失的打法。

可罗永浩一条吐槽视频就让这一切破了防,网友跟着炸锅,有人调侃“花钱吃的西蓝花,说不定比孩子年龄还大”。

舆论发酵不到三天,连力挺西贝的华杉都不得不道歉,花了六千万搭建的品牌护城河,居然挡不住一句戳中情绪的质疑。

反观蜜雪冰城的处境更戏剧,315期间被曝光卫生问题,按常理足够让一个平价品牌口碑崩塌。

但网友的反应完全跑偏,有人把雪王logo做成表情包,有人编段子“三块钱的柠檬水,别要求太高”,甚至有用户主动晒出自己喝蜜雪冰城的视频“力挺”。

两个品牌的反差,在花西子身上得到了更残酷的印证,这个曾经靠古风包装和主播带货走红的彩妆品牌,就因为一句“工资涨没涨”的质疑,彻底失去了用户的情绪认同。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其线上渠道GMV为23.93亿元,较前一年减少21.19%,不少核心单品销量明显下滑。

现在的用户早就不是看广告下单的“韭菜”了,那些只靠广告堆出来的“华丽形象”,戳破只需要一个真实的吐槽,西贝六千万的教训摆在这,传统营销的性价比只会越来越低。

很多品牌老板觉得“情绪价值”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把包装做好、把明星请到位实在,但看完这些案例就该明白,情绪价值造成了用户的刚需,甚至能替代部分产品瑕疵。

蜜雪冰城的用户护短,根本不是原谅卫生问题,而是认它“平价接地气”的情绪标签,全国两万多家门店,柠檬水三块、冰淇淋两块,精准踩中了普通人“花小钱能满足”的生活需求。

这种情绪连接久了,就成了品牌的“保护盾”,哪怕出点小问题,用户也愿意给改正的机会。

星巴克的“写名字”服务也是同理,没人真的在乎杯子上的字写得好不好看,但这个动作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不是流水线上的编号”。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专属杯”,配文“一杯咖啡喝出了被重视的感觉”,这种情绪共鸣比“好喝”两个字管用多了。

反过来看花西子的问题,根本不是79元眉笔贵不贵,用户怒的是“被指责”的情绪,我买你的产品是信任你,你却反过来嫌我没本事。

品牌站在了用户的对立面,再精致的非遗包装、再好听的品牌故事,都成了“虚伪”的佐证。

现在的消费市场早就过了“有产品就有人买”的阶段,同样是饮料,元气森林的“0糖0脂0卡”卖得比同类产品好,不是味道更特别,是它戳中了年轻人“想瘦又管不住嘴”的纠结情绪,喝它成了“自律的证明”。

情绪价值听起来玄乎,其实做起来有章可循,那些能让用户“上头”的品牌,都踩中了三个关键密码,而且普通人也能学。

第一个密码是“把用户当人,不是数据”,星巴克的“写名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顾客感受到“被看见”。

人们买的不只是咖啡,是被尊重、被记住的那份情绪。反过来看,很多连锁餐饮依然把用户当流水号,点单、取餐、走人,没有任何互动。

这样的品牌,很难建立情绪链接,一旦有新玩家提供更细致的体验,顾客就会立刻流失。

第二个密码是“不说大话,说人话”元气森林没喊“喝了能减肥”的空话,而是用“0糖0脂0卡”这种直白的表达,对应上用户“健康但不想忌口”的真实需求。

蜜雪冰城的神曲“你爱我我爱你”更是简单到洗脑,没有复杂的品牌理念,却让用户觉得“这品牌跟我一样接地气”。

对比之下,一些传统饮料品牌依然停留在“好喝健康”的老套路,广告再密集,观众也很快忘记。

第三个密码是“把话语权交给用户”,过去品牌总想着掌控所有传播,广告要审核、二创要限制,生怕坏了“高端形象”。

蜜雪冰城偏反着来,神曲火了之后,任由用户改编成方言版、摇滚版,甚至鬼畜视频,这些用户自发的内容,比投一千万广告管用多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高端品牌,严苛限制用户二创,结果传播只停留在官方物料层面,难以在年轻人中间真正流动。

西贝和花西子的遭遇,其实给所有品牌划了条分水岭,下十年的玩法就两种:

一种是守着老办法等死,继续砸钱请明星、做华丽包装、铺电梯广告,觉得声势大了用户就会买账,可现在的年轻人刷到广告就划走,看到明星代言还会怀疑“明星喝不喝都不一定”。

传统营销的那套,早就抓不住用户的心了。

另一种是跟用户站在一起,不用追求完美,只要让用户觉得“这品牌懂我”就像蜜雪冰城,出了问题不狡辩,立刻整改并公开进展,配合着用户的调侃自嘲,反而加固了情绪连接。

这种与用户共成长的姿态,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说到底,情绪价值的核心不是讨好用户,而是真诚地理解用户,用户买的不是包子、眉笔、柠檬水,是包子背后的“实在”、眉笔背后的“被尊重”、柠檬水背后的“性价比满足”。

下一个十年,品牌间的竞争会越来越“软”不再是比谁的广告多、包装好,而是比谁能真正走进用户的情绪里。

与其纠结下一笔广告预算投在哪,不如先问自己:我的品牌,能让用户想起时,心里泛起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吗?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