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阡陌纵横间,一穗穗高粱籽粒饱满,丰收在望。怀旧木门、小木屋、石碾、大鼓、和美乡村网红墙等打卡点和“九儿”服饰、乘轿、骑马等特色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非遗舞狮、大鼓等表演火热助兴,几十位网络达人直播引流,县乡干部、村支书组团为山乡发展“站台”鼓劲。
游客在高粱田间观光游玩。 白天龙 摄
保定日报讯(记者于建雪 通讯员李月英 王鹏)秋染太行,高粱渐红。连日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徐水区小西庄村因700余亩高粱热度持续攀升。
阡陌纵横间,一穗穗高粱籽粒饱满,丰收在望。怀旧木门、小木屋、石碾、大鼓、和美乡村网红墙等打卡点和“九儿”服饰、乘轿、骑马等特色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非遗舞狮、大鼓等表演火热助兴,几十位网络达人直播引流,县乡干部、村支书组团为山乡发展“站台”鼓劲。田边,近百个小吃、游乐摊点氤氲着浓浓烟火气,高粱米、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销售火爆。歌声、笑声、鼓乐声,汇成丰收的交响曲……
“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片的高粱了,这饱满的高粱穗实在招人稀罕,真是看不够这丰收的景象。”游客们大多来自当地及保定周边,有的自驾,有的骑行。“半年间,我和朋友已经来这儿好几次了,春赏油菜花,秋看红高粱,还能品尝各种美食、采购土特产,这浓郁的乡土气息令人心情特别舒畅。”游客王欢说。
“这些都是我们田间地头产的,高粱米是前几天才打下来的高粱碾的,原色原味原生态黏高粱,菜籽油就是春天的油菜花打籽榨的油,都特别受欢迎。”路边土特产展销台前,一身红布衫打扮的村民志愿者崔静胜热情地招呼游客。一旁,小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长锁对着自拍杆上的手机推介家乡、直播带货。
“我们村的高粱丰收季活动从9月16日持续到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其间,游客除了打卡高粱地,还可以品美食、看演出。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展示我们山乡的发展变化,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带动村民、集体增收致富。”崔长锁介绍,去年以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精心谋划,统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依托中国农科院技术,推动传统农业优化转型。通过探索油菜+高粱轮作模式,该村变“半年闲”为“两季甜”,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双重效益,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昔日偏远闭塞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油菜花海和红高粱成了我们村的特色生态景观,春天举办的‘花潮庙会’引来近20万游客,这次高粱丰收季也毫不逊色,仅16日当天就来了上万名游客。”崔长锁说。
近年来,徐水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种植油菜、高粱、草莓、樱桃、山杏等作物,发展浅山坡地特色高效农业,并借势保定太行步道建设,开展观光游、采摘游、民俗游等乡村旅游项目,以农文旅融合赋能山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