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选在喜马拉雅山脉,这个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方,听起来就足够震撼,主办方之一,那个备受户外爱好者追捧的加拿大品牌始祖鸟,宣称这是要“向上致美”,一场关乎人与宇宙的深刻对话。
敬畏自然,无需烟花证明!
喜马拉雅,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圣地,却在9月19日,被始祖鸟户外运动品牌企业联合艺术家蔡国强,以“敬畏自然”的名义开展了一场烟花秀。
烟花散尽,却点燃了舆论多种质疑,此举是否会破坏当地动植物生长?一旦破坏,如何修复?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
21日官方发声,涉事品牌与艺术家道歉就能解决问题吗?
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选在喜马拉雅山脉,这个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地方,听起来就足够震撼,主办方之一,那个备受户外爱好者追捧的加拿大品牌始祖鸟,宣称这是要“向上致美”,一场关乎人与宇宙的深刻对话。
可谁能想到,9月19日那天,这场对话的方式,竟然是在海拔超过4600米的高山草甸上,用火药和爆破来完成。
艺术家蔡国强这件作品的草图,其实早在1989年就画好了,它的初衷,是为西方艺术史献上的一份创作,这本身没什么问题,艺术无国界嘛。
问题在于,当一个宏大的艺术理念降落到具体的土地上时,它是否还记得要低下高贵的头颅,看一看脚下的泥土与生灵。
烟花在山脊上炸开,三幕表演构成了一条动态的火龙,确实壮观,它试图展现东方龙文化中“吉祥”和“生生不息”的意象,可讽刺的是,承载这份“生生不息”的土地,却可能要为此付出上百年的代价。
那片高山草甸生态极其脆弱,专家顾有容早就指出,那里的草毡层薄得可怜,下面几乎就是岩石碎末,一旦被破坏,植被想要恢复,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艺术家眼中的是天空的巨龙,但红外摄像机却记录下了地面上被忽视的悲剧——成群的鼠兔在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出现了异常的逃窜行为。
那爆破声高达140分贝,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在你耳边起飞,更要命的是,高原空气稀薄,声音传得更远,对于那些听觉敏感的高原动物来说,它们的应激阈值比平原物种要低整整40%,这无异于一场末日降临。
当艺术的宏大叙事,完全压倒了对在地环境最基本的敬畏时,所谓的“与灵魂对话”,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一种侵入式的文化暴力。
9月21日,日喀则市政府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也是这一天,蔡国强道歉了,承认“考虑不周”,虚心接受所有批评,对高原生态保护不足深表歉意。
始祖鸟这个品牌,在很多人心里,几乎等同于“专业”、“高端”和“亲近自然”,它的营销口号,总是围绕着“敬畏自然”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这样一个标榜环保的品牌,转头就去赞助一场被指破坏生态的“炸山”活动时,它长期经营的“人设”瞬间就崩塌了。
更精彩的,是事发后的公关操作,始祖鸟发布了两个版本的道歉声明,堪称“双面人”的经典案例。
在国内,声明轻描淡写地承认活动“呈现过程出现偏差”,可到了海外,措辞立刻就变了,直接承认这种行为“违背了品牌价值观”。
这不是什么简单的公关失误,这背后是赤裸裸的市场算计,它精准地切割了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用不同的话术来应对,仿佛价值观也可以因地制宜,这种操作,恰恰暴露了所谓的“环保”,对它而言,更像是一件可以随时穿脱的营销外衣,而不是长在骨子里的核心信仰。
有人可能会说,艺术家和品牌方或许考虑不周,但项目总得经过审批吧?主办方拿出的一个重要挡箭牌是:我们用的烟花彩色粉末是生物可降解的,符合国际奥委会以及日本、美国、欧洲多地的标准。
听起来无懈可击,对吧?但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陷阱,是把“通用标准”生硬地套用在了“特殊情境”里。
所谓的“生物可降解”,是有条件的,在高原那种低温缺氧的环境下,降解速度会大打折扣,数据显示,零下20℃时,降解效率只有平原环境的五分之一,那些五颜六色的粉末,可能会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污染那片净土。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已备案,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
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但是,无论手续是否完备、准备措施是否得当,此举都是对雪域高原环境与自然美景的极大伤害,是对人与自然相处规律的漠视,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此,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官方也忍不住发声了:“敬畏自然,要落实到保护生态的行动。”“致敬自然,无需烟花证明!”这场争议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值得全社会共同反思: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烟花秀来“致敬自然”?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杨旭表示,当地植被生长周期漫长,高寒草甸植物每年生长期很短,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直接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无法结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她还认为,项目方声称的“翻土修复”可能将污染物埋入深层土壤,反而加剧生态恶化。
而热龙乡烟花表演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多种高原物种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在西藏从事高原生物研究的相关专家介绍,雪豹是青藏高原顶级捕食者,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烟花产生的噪音可能导致其听力受到影响,出现应激反应。
而当地的鼠兔与旱獭等小型动物是雪豹的重要食物来源,项目方试图用盐砖引导鼠兔等物种离开,但实际效果可能很有限,而爆破可能直接摧毁小型动物巢穴,破坏整个食物链。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稳定性与脆弱性的特点,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以“最小干扰”为前提。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规定,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
结语如今品牌方和艺术家都道歉了,但对植被、动物、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造成,追悔莫及,我们真的希望别再有类似的“闹剧”上演了。
《人民日报、新华社就“烟花秀事件”发声,植物学家:生态一旦破坏,恢复或需上百年》极目新闻2025-09-21
《放错了地的“烟花秀”,再美也是破坏!》光明网2025-09-21
《喜马拉雅山烟花秀引争议,专家:可降解材料非“免死金牌”,植被修复或需百年》荆楚网2025-09-23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会发光的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