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3日,由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辽宁省散文学会、辽宁省周易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振兴力量——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座谈会”在沈阳成功举行。
2025年9月23日,由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辽宁省散文学会、辽宁省周易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振兴力量——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座谈会”在沈阳成功举行。
座谈会前,与会嘉宾集体参观了辽宁党建网数字党建展馆。该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通过“革命救国篇、建设兴国篇、改革富国篇、创新强国篇、辽宁精神篇”五大篇章,运用智能语音导览、VR/AR互动等先进技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互动体验。在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何文新的生动讲解下,嘉宾们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英雄楷模的崇高精神。随后,在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张仲国的领誓下,全体嘉宾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座谈会由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军主持。他指出,本次座谈会旨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七周年,深入探讨如何将学雷锋活动更有效地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与会代表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并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王立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与时代内涵,为新征程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学习雷锋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交流发言环节,各协会代表结合自身领域分享了学习体会与实践思考:
辽宁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田永胜表示,周易文化倡导的“厚德载物”、“知行合一”等理念与雷锋精神高度契合,弘扬国学与传承红色基因相辅相成。理事吴昊燃、胡玉新等提出,应注重将传统精神与现代科技、教育方式相结合,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辽宁省散文学会秘书长杜丹表示,学会成立三十余年来,始终以文字为载体深耕雷锋精神传播,通过组织创作、朗诵会、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累计收录雷锋主题作品200余篇,出版《雷锋精神永驻》散文集,让雷锋精神通过文学浸润人心。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与会人员从多角度分享了见解。副秘书长郭赞强调要立足岗位学雷锋,加强研究会之间的合作共进。常务理事魏锦京、张卫红提出,要将雷锋精神全面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为辽宁振兴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理事焦永清分享了用朗诵、话剧等艺术形式传播雷锋精神的实践经验。顾问肖长喜、张秋平则强调要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把握,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形成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张仲国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当前辽宁正处在推动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汲取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境界、进取的锐气。传承红色基因与凝聚振兴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红色基因是根脉和灵魂,振兴力量是目标和实践。
他表示,“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这八个字是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四家机构虽领域各异,但在弘扬正能量、服务社会、引导价值方面目标同向。未来应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联合研究、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在辽沈大地深耕厚植、绽放新彩。
座谈会最后,王立军副会长建议四家协会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共同当好学雷锋的举旗人、带头人和育苗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辽宁全面振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沈阳头条#
来源:立笔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