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岭大地,村村寨寨、企业车间、产业园区、边境口岸,活跃着一群云南农信人如星火般的身影,他们用脚步铺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他们在“政银企”间架起坚实桥梁,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汩汩活水”!
云岭大地,村村寨寨、企业车间、产业园区、边境口岸,活跃着一群云南农信人如星火般的身影,他们用脚步铺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他们在“政银企”间架起坚实桥梁,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汩汩活水”!
自2024年10月云南省启动“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以来,云南农信累计派出256名“金融特派员”。通过建立“省联社统筹联动、州市召集协调、团长日常监督”三级管理机制,这支队伍进农村、进企业、进园区、进口岸,广泛深入开展“走村串户”“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把信息共享、融资对接、融资辅导、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精准送达产业末梢,在提升农民群众金融获得感、带动产业发展、信用环境建设、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传导落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形成扎根基层、服务下沉、精准扶持的良好局面。
打通“最后一公里”
靠前服务解民忧,精准破解融资难
“我的户口在外地,养殖场要扩大规模,能贷款吗?”
“年关进货钱不够,能帮帮我吗?”
“我是搬迁户,想贷款装修新房,有啥优惠?”
……
在云南的广大乡村,农户们的金融诉求质朴而滚烫。面对这些问题,初任“金融特派员”时张腾心中的忐忑,在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察实情、一次次走入农家院落听诉求、一次次破解资金难题办实事中,如晨雾般消散。她豁然顿悟:“金融特派员”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纽带——一头紧系国家的政策暖流,一头深连群众致富的迫切心跳。
“多亏了‘金融特派员’的上门服务!”天麻种植户黄先生笑得合不拢嘴。作为致富带头人,他凭借“金融特派员”带来的20万元“天麻贷”,将种植规模从40亩翻至80亩,年增收超25万元,还点燃了周边70多户乡亲的致富希望。
云南农信共选派210名“金融特派员”进农村,覆盖全省248个乡镇。他们肩扛政策、心怀责任,把“办公桌”扎进田间地头,深度赋能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累计踏访9.2万户农民、4600余家农业企业,摸清42.85亿元金融需求,力促29.02亿元贷款落地,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发展增收的融资难题。
在瑞丽畹町沿边产业园区,一家以中西药、医疗器械为主的进出口企业在云南农信“金融特派员”李鹏程的精准对接下及时获得贷款支持。针对企业固定资产较多但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他主动沟通协调,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的融资方案。“作为一名服务瑞丽口岸的“金融特派员”,我通过主动下沉对接市场为企业纾困解难,我感到责任在肩。”李鹏程说。
针对园区企业融资难痛点,云南农信“金融特派员”深入车间厂房摸排,累计走访经营主体3200余户,掘金38.73亿元融资需求,为1787家企业量身定制方案,撬动12.14亿元贷款落地。
搭“桥梁”连接“政银企”
政策落地提速度,政策红利“直通车”
“昨天提出,今天回响!”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盛赞特派员的效率。为落实云南省“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方案,云南农信建立省、市、县三级机构上下联动的“金融特派员”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全场景+快响应”服务体系,实现企业需求触达立体化,政策传导与落地效率显著提升。
在云南玉溪一家主营樱桃番茄种植的特色现代化农业企业,云南农信“金融特派员”从企业建设之初就为其提供发展各阶段金融咨询服务,并授信600万元助企业二期基地建设和种苗培育,支持当地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依托“大走访、大调研”,“金融特派员”对辖内民营企业按行业、规模、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制定“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龙头企业”分层服务清单,并为企业提供多渠道、高质量的项目谋划储备及前期融资顾问服务。
在“政银企”对接模式上,云南农信的“金融特派员”创新打出“组合拳”——运用金融产品推介联席会议等平台,铺就“银政企”高效对接的“快车道”。以曲靖市为例,“金融特派员”协助召开商贸企业“政银企”座谈会,现场解读政策、推介产品,单日即响应8家企业需求,当场受理2家企业跟进服务。这种“全场景+闪电响应”模式,让金融支持插上翅膀,将政策红利瞬间转化为发展动能!
“金融特派员”不仅是资金的“引水人”,更是“政银”协同的“强力胶”。他们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参与地方政府经济普查、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加入地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以专业优势助力工作机制高效运转;让金融工作前移嵌入乡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等环节,以金融智慧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列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会议,加强与乡镇干部、村委成员沟通,精准把脉乡村发展需求。
这种“上门对接、主动嵌入”的模式,让金融服务挺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的最前沿,真正实现了金融工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合力攻坚。
“定制化”服务精准滴灌
普惠金融润乡土,整村授信聚合力
“金融特派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作用,精准对接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滴灌之下,一笔笔带着泥土味的定制贷款,如神奇的种子在云岭大地破土而出:在昆明,“昆创贷”点燃青年创业梦,“七彩民宿贷”扮靓乡村旅游;在丽江,“金果贷”“绿美贷”紧贴文旅产业脉搏;在昭通,“天麻贷”“苹果贷”“乌蒙金竹贷”精准滴灌特色产业……
同时,“金融特派员”化身“金融知识播种机”,利用赶街天在集市摆开展台、在村委会开设讲堂、在田埂上唠起政策,累计铺开4576场金融知识宣讲,惠及6.35万人次村民。从识破诈骗陷阱、抵御非法集资,到巧用信贷工具、维护个人征信,“金融特派员”用沾着泥土香的乡音为当地群众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
“信用好了,贷款顺了,矛盾也少了!”在普洱边境村寨,“信用村”创建悄然重塑着乡风乡貌。云南农信的“金融特派员”积极参与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管理,进村入户开展农户经济信息建档。仅普洱一地,便完成53.3万户农户授信414.31亿元,评定信用村456个。
基层干部说,这不仅让守信者得实惠,更在乡间树起了“守信荣光”的鲜明旗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信用动能”。
从云雾缭绕的山间茶园,到阡陌纵横的坝区农田;从繁忙的边境口岸园区,到新兴的网络电商——云南农信“金融特派员”的足迹,深深烙印在云岭大地改革发展的热土之上。他们以专业为犁,以创新为种,以务实为肥,让更多农户和企业畅享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让振兴之花在这片沃土上绚烂怒放。
作者:王晋源 周黎黎
来源:中国农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