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四会的翡翠直播圈里,杨某的直播间曾是 “稳重型” 的代表 —— 主营中高端翡翠,客单价多在 10 万元以上,熟客复购率超 60%。2023 年 3 月 31 日深夜,这场本为 “老主顾专场” 的直播,却因一个数字的偏差,成为她创业生涯的转折点。
凌晨直播间的 “致命误触”:从百万订单到三年基业危机
广东四会的翡翠直播圈里,杨某的直播间曾是 “稳重型” 的代表 —— 主营中高端翡翠,客单价多在 10 万元以上,熟客复购率超 60%。2023 年 3 月 31 日深夜,这场本为 “老主顾专场” 的直播,却因一个数字的偏差,成为她创业生涯的转折点。
“满绿福瓜,种水色都到顶了,懂行的朋友知道,这是奔着‘大七位数’去的。” 镜头前,杨某反复强调翡翠的价值,屏幕另一端,累计消费超 120 万元的熟客周某始终沉默。直到助理将 268 万元的价格录入系统时,指尖多跳过一个 “0”,26.8 万元的标价弹出瞬间,周某的下单提示音在直播间后台响起。
“下播对账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小时。” 杨某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助理是入职仅两周的应届生,因春节后行业招工难,未经过完整的高价值商品标价培训便上岗,“我们以前有‘双人核对’制度,但那天直播到凌晨 1 点,大家都累了,就漏了这一步。”130 万转卖合同的罗生门:谁在放大损失?
发现失误后的 48 小时里,杨某的处理充满矛盾:她先通过微信向周某解释 “标价错误”,承诺赔偿 2 万元现金及翡翠挂件,遭拒后,又在次日直播中公开道歉,试图以 “行业失误” 为由化解争议 —— 这一操作被周某的律师视为 “商家单方违约的证据”。
更关键的争议点出现在周某的 “转卖行为” 上:根据法院采信的证据,周某在下单次日(4 月 1 日)便与陆某签订《翡翠转卖协议》,约定以 130 万元售价转让该吊坠,定金 50 万元;而杨某直到 4 月 2 日才正式发函告知 “合同可撤销”。
“这不是简单的‘捡漏’,而是有预谋的损失扩大。” 杨某的代理律师在庭审中提出质疑,认为周某作为长期购买翡翠的熟客,理应知晓 26.8 万元无法买到价值百万的翡翠,却仍快速转卖,“5 月 1 日收取定金时,商家已明确告知标价错误,周某仍不终止协议,主观上存在过错。”
但法院最终未采纳这一观点。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琳向网易新闻解释:“根据《民法典》,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撤销后,商家需赔偿对方的直接损失及可预见的间接损失。周某的转卖合同签订于商家提出撤销前,且 130 万元的定价符合同类翡翠市场价,因此损失需部分承担。”
50 万赔偿背后的行业暗疾:高价值直播为何风控薄弱?
这场纠纷的判决结果,在直播电商圈引发连锁反应 ——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4 年数据,直播带货中 “高价值商品标价错误” 投诉量同比增长 37%,其中珠宝玉石类占比超 60%,多数纠纷因 “单人操作”“应急机制缺失” 引发。
“行业增速太快,风控没跟上。” 一位从事翡翠直播运营 5 年的从业者向网易新闻透露,目前多数中小直播间为节省成本,未建立专门的价格审核团队,“高价值商品标价往往由主播或助理临时录入,甚至存在‘边直播边改价’的情况,出错概率极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责任的缺失。记者查阅某头部直播平台规则发现,其仅要求商家 “保证标价真实准确”,却未设置 “高价值商品二次审核” 的强制机制;若发生标价错误,平台多以 “商家单方责任” 为由,不参与纠纷调解。
“这次判决给所有高价值直播敲了警钟。” 李琳律师强调,商家需建立 “标价 - 核对 - 确认” 三重机制,对单价超 10 万元的商品实行 “双人双岗” 审核;平台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比如设置 “超低价预警系统”,当商品标价低于同类市场价 50% 时,自动触发审核流程。
上诉路上的创业者与沉默的买家:一场没有赢家的纠纷
如今,杨某的直播间已从原来的每日两场缩减为每周一场,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上诉准备,“50 万赔偿相当于我们三年的纯利润,要是上诉失败,只能关掉直播间。” 涉事助理在被罚 1000 元后离职,临走前留下一句 “没想到一个数字会毁了别人的生意”。
而胜诉的周某始终保持沉默。记者尝试联系其本人及代理律师,均未获得回应。有熟悉周某的翡翠商透露,他此后未再在四会的直播间下单,“可能也不想再卷入类似争议”。
这场因一个 “0” 引发的纠纷,最终没有赢家。当直播电商的 “快节奏” 遇上高价值商品的 “慢严谨”,如何平衡效率与风险,成为所有从业者必须面对的命题。
来源:纪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