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差点把咖啡喷屏幕上:韩国政府把汉服、泡菜、暖炕全写进“本国独创”清单,还白纸黑字印在《2024文化产业白皮书》里。
凌晨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差点把咖啡喷屏幕上:韩国政府把汉服、泡菜、暖炕全写进“本国独创”清单,还白纸黑字印在《2024文化产业白皮书》里。
这不是第一次,但每一次都像往热油里泼水,噼里啪啦炸得人心口疼。
网友把话题刷到2.3亿阅读,有人骂街,有人P图,有人连夜翻家谱,场面比菜市场还热闹。
骂归骂,真正让韩国娱乐圈肉疼的是另一串数字:林允儿原定下月的中国粉丝见面会黄了,OLAY、兰芝把她的海报撤得一张不剩;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刚发的季报显示,二季度对华出口直接腰斩,跌幅47%,创“限韩令”以来最惨纪录。
流量明星、面膜、打歌舞台,这些曾经横扫东亚的“软刀子”突然钝了,韩国公司估计在会议室里集体掐人中。
更狠的招在后面。
中国历史研究院拉上几家高校,甩出一份《中韩历史关系实证研究》,把朝鲜王朝实录里“明使到访,朝鲜百官行五拜三叩礼”的原文拍成高清扫描件,十二国语言同步上线。
报告没说一句重话,却像把明朝的脚印拓在韩方史料上,谁再说“明朝使者下跪”就显得自家祖宗在撒谎。
学术圈讲究“用对方的牌赢对方的局”,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
电视剧审查也悄悄上了紧箍。
广电8月新规把“历史文化真实性”写进引进门槛,三部待播韩剧被按下暂停键,想复活就得交史料出处。
以前“架空”两个字能糊弄过去,如今得把档案室翻个底朝天。
制作方一边改剧本一边吐槽:拍个恋爱甜剧还得先考个史学博士,成本飙得比演员片酬还快。
韩国网民那边也不是没声音。
NAVER民调里七成二的人高举“创作自由”大旗,觉得“历史不过是个背景板,何必当真”。
两边民意像平行铁轨,各自呼啸,谁也不打算并线。10月还有一场“江陵端午祭”商标国际诉讼要开庭,若韩国再赢,国内网友大概能把键盘敲出火星;若输了,韩方估计又要骂“大国欺负人”。
文化争端的尽头从来不是输赢,而是谁先学会在别人的记忆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说到底,大家争的是“我是谁”的解释权。
泡菜再辣,也辣不过被篡改出身的委屈;暖炕再热,也热不过自家史书里被撕掉的那一页。
历史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它更像老照片,泛黄、卷边、有折痕,却谁也无法把上面的人抠掉。
下次再看到“某某起源于我”的热搜,不妨先翻翻自家相册,确认记忆没丢,再去理论也不迟。
来源:正义凛然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