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信,平时在广西、福建摇摆生长的南方槟榔芋,竟然杀到青岛后,成了大伙儿抢着买的新晋网红?青岛平度市,一叫戴兴坤的老哥,硬是靠一身蛮劲,把这“娇气”的南方货种得风生水起,亩产4000斤,还没等地里晒干泥巴,就有一群吃货喊着:“老板快称两斤!”一边是南方人千年传
你敢信,平时在广西、福建摇摆生长的南方槟榔芋,竟然杀到青岛后,成了大伙儿抢着买的新晋网红?青岛平度市,一叫戴兴坤的老哥,硬是靠一身蛮劲,把这“娇气”的南方货种得风生水起,亩产4000斤,还没等地里晒干泥巴,就有一群吃货喊着:“老板快称两斤!”一边是南方人千年传承老品种,一边是山东汉子不服输,俩“杠精”合计到一块,到底是擦出火花还是鸡同鸭讲?这背后的门道,可比剥芋头皮还多一层,往下看,能不能给咱家餐桌整出点新花样?
说起槟榔芋,这玩意儿可是南方桌上响当当的人物。广西、福建那嘎达,从过年到过节,无论红烧炖汤还是煮糯米饭,一盘芋头总得在旁边混个脸熟。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货一点都不擅长北漂,喜欢粘乎湿润,怕热不耐渴,妥妥的“娇滴滴”。本地人都认栽:“咱山东天干地燥,种啥芋头啊?”话音没落,戴兴坤硬闯江湖,用实际行动告诉全青岛:不试试咋知道你不中?
说实话,大伙儿最早对这事也就抱着“爱看笑话”的心态。就跟那句老话一样,“黄河鲤鱼养不成热带鱼,南方芋头咋种青岛地?”但是戴兴坤铁了心,一边琢磨水分调控,一边实验土壤配方,滴灌拱棚一个没落下,连村里大妈都感叹:“这小伙是真轴!”十来种灌溉办法,差点把自家后院都倒腾秃噜皮,硬是熬出了第一茬圆滚滚的槟榔芋。
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没有,高手从不走寻常路。去年试种,看着病虫害这摊破事儿,他二话没说搞了套“绿色防线”,连农药都省下了,光靠生物防治。老农民们看热闹,嘴上一边嘀咕“不靠谱”,心里却把这招记下来了。秋收一场,亩产蹦到4000斤,要么说山东人憨是真憨,拼也是真拼——芋头终于笑出了腹肌,戴大哥自己都咧着嘴合不拢。
最猛的还是价格。你别以为这槟榔芋是稀罕货,一个字贵。人家定价四块钱一斤,比南方超市还便宜。可就这个价儿,青岛本地不少人捧着大篮子排长队。农村大集、城里小卖部,哪儿都是抢手货。老张头儿说:“俺媳妇炖肉用槟榔芋,那味儿比咱小时候吃的还香。”一时间,朋友圈、抖音、微信群全被芋头刷了屏。你说这是美食进化,还是消费升级?反正光景越闹越红火。
要说穷则思变,乡亲们才是最懂生活真经的主儿。谁会想到,一个看起来和北方拉不上关系的南方特产,凭一股子韧劲儿,在青岛这块地上扎了根?这是农业创新,更像是一场赌注。一边是老天爷翻脸比翻书快,旱的时候真能“撒把玉米种都赔本”,一边是技术创新,“拱棚+滴灌”强势控场,再加上不打药、不催肥,芋头又糯又香,谁吃谁夸。
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前几年潍坊有人非得北方种莲藕,刚开始也是被骂神经病,最后一口池塘产量顶过去十亩麦田。山东菜市场这几年流行“南番茄”,一个比真甜瓜还贵,偏偏抢疯了。说到底,折腾着折腾着,咱中国农民啥新鲜事抄不过来?现在流行一句“年轻人下乡种田全年无休”,菜园地成了创客工厂,谁敢说明年不出个青岛牛油果?
当然,丰收不止是嘴上乐呵。戴兴坤今年只种了十来亩,已然腰包鼓囊囊,一亩收入一万六,抠着手指算账,比不少打工族一年挣得都多。人家明年要把种植面积冲到五十亩,这可不是画大饼,前面刚铺好销路,甚至开始琢磨深加工,芋泥、芋粉,新花活一箩筐。看到没?这是把一个南方脑袋瑜伽扭到北方屁股上的典型案例,没点野心能行吗?
农村的哥们听到这动静,也不由得搓了搓手:“哎,这种法讲究高科技,我们也要学着点。”连带着乡村旅游、农产品直播一起上,眼瞅着槟榔芋产业链就要扩展卷起来。乡村振兴,不是造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富芋之路”。谁能想到,青岛大朱毛村,靠着几颗小小芋头,居然闯出了一条“种出鄙视链”的新路?
回过头想想,有多少“习惯性轻视”的南方物产,被北方土地摇身一变成了新财富?论饮食,都说北方只有大葱蘸酱,南方芋头、菜心、西兰花一入山东,就变了地气。农业界的“文化融合”,有时候就是一场味觉革命。老百姓朴素地追着新鲜口味跑,戴大哥们背后,却摁着科学技术最大马力,“传统美食北漂”就这样成了新爆款。
写到这,你要问,槟榔芋进青岛这路子靠得住不?有几点值得琢磨。一是,本土创新比抱怨适应环境更重要。当别人都说“不行”时,总有傻大胆愿意试。二是,有些老祖宗留下的美味,不仅藏在南方山林水田,只要手艺到位,哪里都能扎根。三是,返乡创业不是玩票,就怕你没足够耐性和钻研劲,芋头能把你熬成老油条,也能让你腰缠万贯。
细品这场青岛版的“芋头逆袭”,要说机遇、挑战都不少,大环境、大格局都在变。但有勇气接地气、肯请教、会琢磨的农民,总归不会掉队。正如村里的老人调侃:“你看吧,槟榔芋‘服水土’这点比人都靠谱!”这一席话,比啥道理都管用。
话说回来,这是不是青岛餐桌下一个“硬通货”,现在下结论还早。但敢想,敢试,敢折腾,这才是当下乡村最需要的底气。兴许明年再看新闻,谁家地下室正爆发新一轮“槟榔芋大战”,又何尝不可?咱爱吃的豪爽劲,也许就是乡村振兴最好底色。
你觉得南方芋头能在青岛变成新“饭桌宠儿”,是不是证明什么都能因地制宜?要是你家附近也种起了网红芋头,你会买账不?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何哥带你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