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万里芙蓉国”,伟人笔下的湖南,从来不是停留在诗句里的意象 —— 它是岳麓山脚下早市的米粉香,是湘江边货运码头的吊装声,是十八洞村村民家门口的土特产网店,更是马栏山产业园里敲击键盘的年轻身影。这片被称作 “芙蓉国” 的土地,其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
“秋风万里芙蓉国”,伟人笔下的湖南,从来不是停留在诗句里的意象 —— 它是岳麓山脚下早市的米粉香,是湘江边货运码头的吊装声,是十八洞村村民家门口的土特产网店,更是马栏山产业园里敲击键盘的年轻身影。这片被称作 “芙蓉国” 的土地,其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 的精神,从不是书本里的教条,而是融入了湖南人柴米油盐的生活、干事创业的日常,在一个个具体实践里落地生根。
在乡村的田埂上,“心忧天下” 是帮村民解难题的实在行动。湘西十八洞村的驻村干部,不是带着 “镀金” 想法来的,而是真的蹲在地里看收成:发现猕猴桃熟了卖不出去,就帮着搭电商直播间,教留守老人用手机接单,如今村里的猕猴桃从 “烂在山上” 变成 “发往全国”,村民年均收入比 2013 年翻了近 10 倍;湘阴县的种粮大户,顶着烈日在稻田里测墒情,不仅自己种好 500 亩粮田,还带动周边 20 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用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把 “让乡亲们吃饱饭、吃好饭” 的简单心愿,做成了规模化的粮食安全守护线。对湖南乡村来说,“心忧天下” 就是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把家乡的发展扛在肩上。
在产业的车间里,“敢为人先” 是打破瓶颈的硬核突破。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重工车间,工程师们熬了 3 年,终于攻克了大型挖掘机核心液压件的技术难关,以前这部件全靠进口,成本高还常 “卡脖子”,现在国产化后,不仅整机成本降了 15%,还出口到全球 100 多个国家;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里,一群 90 后团队做 “数字修复”,把《刘海砍樵》《打铜锣》等老花鼓戏录像带,修复成 4K 高清版,让年轻人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这些老剧目时,会感叹 “原来湖南戏曲这么有意思”。湖南人的 “敢为人先”,从不是喊口号式的冒险,而是在车间里、电脑前,啃下一个个 “硬骨头”,把 “不可能” 变成 “能做到”。
在城市的街巷里,“经世致用” 是解决民生痛点的细致考量。长沙的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刷墙铺路,而是先开了 10 多场居民座谈会:老人说 “想有个地方下棋”,就把闲置空间改成 “邻里驿站”;宝妈们提 “孩子放学没人管”,就引进公益托管班;连垃圾分类站的位置,都要跟居民商量着定,避免 “方便了管理,麻烦了居民”;株洲的 “公交 + 共享单车” 接驳方案,针对郊区居民 “最后一公里” 难题,调整了 12 条公交线路,新增 300 多个共享单车停放点,现在郊区居民上班比以前少花 20 分钟。湖南的 “经世致用”,就是不搞 “花架子”,每一项政策、每一个工程,都盯着老百姓 “急难愁盼”,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
如今再看芙蓉国,它的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湘西村民手机里的电商订单,是长沙车间里的国产液压件,是株洲街巷里便捷的公交接驳,是每个湖南人 “把日子过好、把事干实” 的日常。从岳麓书院的 “惟楚有材” 到今天的 “湖南智造”,从橘子洲头的历史回响到当下的民生实践,芙蓉国的故事,从来都是用实干写就的。未来,这份 “接地气、办实事” 的精神,还会继续带着湖南,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在民生改善的细节里,走得更稳、更远。(祁东县委网信办涂琼)
来源:每天学易点藏风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