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晚年狂草《采莲曲》高清欣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8:34 1

摘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一卷纵35厘米、横318厘米的纸本草书,静静承载着明代书法与文人交游的雅致时光。这便是文彭于嘉靖己未年(1559年)所书的《采莲曲》,既是他晚年笔力的巅峰之作,更是一段艺苑佳话的起点。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珍中,一卷纵35厘米、横318厘米的纸本草书,静静承载着明代书法与文人交游的雅致时光。这便是文彭于嘉靖己未年(1559年)所书的《采莲曲》,既是他晚年笔力的巅峰之作,更是一段艺苑佳话的起点。

文彭此作以唐代王勃《相和歌辞·采莲归》为内容,彼时他已至暮年,笔下却全无老态。落笔处,笔锋如莲茎挺劲,转折间似莲叶翻卷,墨色浓淡相生,时而重若坠露,时而轻如流风,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江南景致,化作纸上跃动的线条。相较于早年的规整,晚年的他更添几分放达,狂草的笔法里不见刻意雕琢,唯有“笔意酣畅”四字可概,每一笔都似随诗意自然流淌,把采莲人的悠然、荷塘的灵动,全融在笔墨肌理之中。

这幅作品的背后,藏着明代文人圈的一段温情。文彭将其赠予挚友项元汴——这位当时声名卓著的书画收藏家,与文家本是世交,每逢得获旧藏,必邀文彭兄弟鉴定真伪,二人的情谊早已超越普通藏家与书家。画卷右下角那方“孤”字编号,正是项元汴“千字文”藏印体系的印记,而项氏珍藏中不少精妙印章,亦出自文彭之手——他本就是“印宗秦汉”的先驱,书画与篆刻的双重造诣,让这份馈赠更添知己间的心意。

更妙的是数年后的一段“奇缘”:项元汴偶然得获唐寅的《采莲图》,画中江南荷塘的清丽,竟与文彭笔下的莲诗浑然天成。有好事者遂将二者合璧,让诗、书、画三者相映,文彭的墨莲与唐寅的画莲隔空对话,原本独立的两件珍品,就此化作一件兼具文学意趣与视觉美感的全新艺术品,在时光中流转至今。

如今再赏这卷《采莲曲》,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彭晚年的书法功力——那笔酣墨饱的狂草里,有王勃诗的清雅,有文、项二人的知己之谊,更有唐寅画的灵动回响。它早已不是一幅单纯的书法作品,而是明代文人精神的缩影:以笔墨为桥,让诗、书、画、藏彼此交融,最终成就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艺苑雅谈。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