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流程,而是一场唤醒个体的温柔旅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带着自己的成长节奏、性格特质与内心需求:有的敏感细腻,需要被读懂情绪的褶皱;有的好动好奇,喜欢用实践丈量世界的边界;有的内向慢热,渴望在时间里慢慢筑牢安全感的堡垒。尊重这份
教育,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流程,而是一场唤醒个体的温柔旅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带着自己的成长节奏、性格特质与内心需求:有的敏感细腻,需要被读懂情绪的褶皱;有的好动好奇,喜欢用实践丈量世界的边界;有的内向慢热,渴望在时间里慢慢筑牢安全感的堡垒。尊重这份独特,看见每个生命自带的光芒,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底色 —— 在扶鹰教育 180 天高分训练营,辅导老师桐瑶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将这份理念化作滋养成长的甘露。
作为中级社会工作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也是两位孩子的母亲,桐瑶怀揣对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自 2023 年加入扶鹰 180 天高分训练营以来,已陪伴四期、十个班、500 多个家庭走过成长之路。她始终坚信,每个孩子的 “问题” 背后,都藏着未被看见的需求;每个看似 “偏离轨道” 的行为里,都裹着等待被唤醒的力量。而她的工作,就是蹲下身来,读懂这些独特的生命密码,让每个孩子在被尊重的土壤中,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
从 “课堂捣蛋鬼” 到 “分享小达人”:六年级男孩刘禹成的蜕变
六年级男孩刘禹成刚进入扶鹰 180 天高分训练营时,是令老师头疼的 “小捣蛋”—— 在共享屏幕上乱涂乱画,在聊天区刷屏捣乱,让线上课堂不得安宁。面对这种情况,桐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以耐心与智慧引导。她先调整腾讯会议设置,仅允许主持人共享和批注,从行为上避免刘禹成乱涂乱画;对于他在聊天区的不当言论,选择暂时忽视以淡化关注,同时始终用 “放大镜” 捕捉他的正向行为。
当桐瑶提问时,刘禹成偶然跟着节奏回答,她立刻抓住机会强化:“大家快看,禹成刚才的回答特别棒!来,让陪跑小姐姐给禹成加分!” 她还在课堂上公开称赞:“禹成长大了!一开始他可能不懂网课规则,但大家一次次为他做榜样,让他学会了正确互动,孩子们,这就是圈子的力量!”
为进一步激发刘禹成的积极性,桐瑶赋予他 “小助手” 的角色:“你是我们课堂的灵魂人物,有你在就不怕冷场!等其他同学不敢回答时,就靠你了!” 回答问题时,心急的刘禹成常直接开麦而非打字,桐瑶便提醒他:“你是我的小助手,要等等老师,也要等等同学们哦。”
这份信任与肯定悄然改变着禹成。开学后没几天,语文老师邀请同学课堂分享,连语文课代表都扭捏拒绝时,刘禹成立刻举手:“我来!” 回家后,他还认真做了充分准备。禹成妈妈惊喜又感动地表示:“孩子这股积极主动的劲儿,和在 180 天训练营时一模一样!他总说自己是桐瑶老师的小助手,这份自信和主动,都是在训练营里树立起来的。”
用兴趣撬动冰封的心:休学孩子的 “破茧” 之路
在 180 天高分训练营中,有一群休学的孩子,他们正经历更深层的心灵困境:或许是长期积压的学业压力令人窒息,或许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带来困扰,也可能是家庭环境中潜藏的创伤,让他们不得不以逃避学校的方式自我保护。此时,因材施教绝非单纯的教育技巧,而是能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助其走出阴霾的救命稻草。
桐瑶表示,这些休学在家的孩子往往内心封闭,不愿与人沟通,而真心关心、理解、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是打开其心扉的关键钥匙。
曾有个女孩,整个初中阶段都未踏入校园,却有着画画的爱好,只是这份爱好从未被家人真正理解。桐瑶了解后,首先做的便是尊重并接纳女孩的喜好。她让女孩母亲将孩子的画作拍照发给自己,精心编辑成短片,在课堂中场休息的 15 分钟 “精彩展示” 环节播放,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女孩笔下的世界。当画作得到认可与掌声,女孩感受到自己的热爱被看见、被尊重,内心的阴霾渐渐散去,最终,这个休学三年的女孩勇敢地走进考场,在中考中取得了 591.8 分的好成绩,被私立高中的特优班录取,成功重返校园。
有一个男孩,休学一年间,每日以去河里抓鱼、在家照料小鱼为乐。在家人看来,初中生沉迷钓鱼是 “不务正业”,但男孩乐在其中。桐瑶得知后,没有否定他的爱好,反而带着好奇邀请:“你愿意把你的‘宝贝’拍下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习性呀?” 看到男孩拍摄的小鱼孵化过程后,桐瑶在课堂上肯定道:“这个男孩多有耐心、多细心,才能亲自将鱼籽孵化成小鱼,他一定是个热爱生命的人。热爱生命的人都善良、积极,哪怕现在有小困难,我相信他一定能走出来!” 在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下,男孩感受到自身价值,最终成功复学,带着对生命的热爱重返课堂。
还有一位高一男孩,休学许久,热爱音乐,常自己摸索乐谱、创作曲子、弹奏乐器。一次,他将自己弹奏的原创作品发给桐瑶,留言道:“老师,很久没练,技术有点生疏,但总体还算流畅。” 桐瑶敏锐地在“还算流畅”的自我评价里发掘到深藏在男孩心底的一丝“自我肯定”的光,她特意在课堂上播放这段曲子,并对全班同学说:“这是男孩的原创作品,他靠自己努力摸索创作,这份坚持和热爱特别可贵。在这里,无论作品是否完美,只要用心创作,就值得尊重与看见。”男孩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音乐被播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接纳与认可。他渐渐明白,自己的独特性无需隐藏,内在的力量也无需压抑。当他相信 “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时,内心的勇气被唤醒,最终走出休学困境,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这些故事,只是桐瑶在 180 天高分训练营见证的众多成长缩影。180 天或许不足以改变人生,却足以让孩子相信:“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数十位如桐瑶般的辅导老师以尊重、理解与接纳为桥,搭建起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纽带,让每个孩子在爱与信任中找到自我价值,绽放耀眼光芒。180 天高分训练营,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沃土,让每个迷茫的孩子都能在此重拾勇气,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扶鹰教育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