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庙】王慧骐 | 那些年的文化站长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7:54 2

摘要:不久前,跟随一位企业家朋友去真武镇上看他的厂子。真武早些年因油田而享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江都县43个乡镇(场)中,算得上规模不小的乡镇。我离开江都后,就没来过这儿,快有四十年了。

八十年代的文化站长,在身处的那个乡镇一般都是个人物。吹拉弹唱都有一手,宣传鼓动也都有自己的一些路数。

不久前,跟随一位企业家朋友去真武镇上看他的厂子。真武早些年因油田而享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江都县43个乡镇(场)中,算得上规模不小的乡镇。我离开江都后,就没来过这儿,快有四十年了。

朋友知道我八十年代有几年在江都做过文化工作,便跟我谈起当时的文化站长葛兆斌,我的眼前马上便浮现起一个瘦瘦的小个子来,但一了解,他现在住江都城里了,很遗憾没能见上。朋友告诉我,葛站长有八十多了,身体还不错。

我一下想起了那些年里活跃在江都这片土地上的好些个文化站长来。

若干年了,我大致还能记得起他们的名字。有的因当时交往较多,他们的模样、神态还很清晰地留在脑子里。比如小纪镇文化站长虞善潮,平时话不多,人很谦和。当时为镇上的一处文保场所,向省里争取专项维修资金,我去过小纪几次,实地察看,并请来省文化厅的文物处长。这个过程中,虞善潮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樊川文化站,我也是跑得比较多的,站长田诗楼爱好文学,在镇上组织了一个红杏文学社,搞过不少有影响的活动。印象中我还帮他请过北京、上海像柯蓝这样的大作家,到樊川给文学社成员们讲课。

嘶马文化站长刘忠、张纲文化站长陆继凤、武坚文化站长沈宝琛,也都因为工作成绩突出,经组织考察后陆续调到县里来,充实到新组建的文化局相关岗位,这使得我同他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基层工作的实际磨炼,的确给了他们更多的活力和冲劲,几十年后,当我忆起和他们一道工作、一道下乡的情景,许许多多的画面似又重现眼前。

八十年代的文化站长,在身处的那个乡镇一般都是个人物。吹拉弹唱都有一手,宣传鼓动也都有自己的一些路数。上能跟书记乡长说得上话,下能让老人娃儿都乐意听他拉呱。一些中心任务通到千家百户的,自会拿出他的一套办法落实到位。虽然常常是一间房一个人,他的能耐却不可等闲视之。在那个年代里,为丰富提升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他们辛勤劳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曾听到过不少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和我谈青少年时在乡里文化站读书、下棋、打乒乓或参加演出的情景,这些构成了他们一生中很难忘怀的青春记忆。

时代变化得太快,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变,包括传播和接受传播的方式。如今可能已经没有文化站这样的叫法,但它所承载的一些功能还依旧存在,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始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曾经为伍的那些生龙活虎的文化站长,大都已经老去,有些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身影,我以为留在了那段历史中,留在了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男女老少的记忆里。

历史,从来就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命史组合而成的,当然也包括这些可爱的文化站长。

作者简介

王慧骐,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出版作品有《月光下的金草帽》《江南素描》《青色马文存》等二十余部。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