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诺和诺德有点“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股价从去年最高的140元跌到60元,差不多拦腰砍半,还连续三次下调利润预期,新CEO上任就宣布全球裁9000人。
2025年的诺和诺德有点“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股价从去年最高的140元跌到60元,差不多拦腰砍半,还连续三次下调利润预期,新CEO上任就宣布全球裁9000人。
另一边它的口服版Wegovy在临床试验里减重效果跟注射版差不多,结果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市场又给了正面反馈。
这百年药企现在到底是不行了,还是暂时遇坎儿,咱得好好捋捋。
诺和诺德这麻烦,主要是被竞争对手礼来逼的。
现在美国肥胖症新处方市场,大半份额都被礼来的替尔泊肽拿走了,直接挤得诺和诺德没地方去。
无奈之下,公司2025年把EBIT增长预期从之前的区间往下调了好几次,最后定在4到10个点。
更头疼的是今年二季度,虽然营收涨了13%,但赚钱的能力没跟上,营业利润率比市场预期的低了一点多,主要是核心降糖药卖得没达标,销售和研发的钱还花超了。
为了应对这局面,新CEO杜麦克刚上任就动了大手术,裁掉11%的人,也就是9000名员工,目标是到2026年底能省80亿丹麦克朗。
百年老店这么动刀,可见压力是真不小。
本来想觉得股价跌成这样,是不是这公司要不行了?
但后来发现,口服Wegovy这消息一出来,市场又有点信心了,只能说现在这局面确实复杂。
讲完这波危机,咱得回头看看,这公司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诺和诺德的底子其实挺厚,源头能追溯到1923年,当时诺德公司最先从牛胰腺里提取胰岛素。
两年后佩德森兄弟离开诺德,又创了诺和公司,靠更强的商业化能力快速起来了。
1989年的时候,为了跟礼来这些巨头拼,两家公司合并成现在的诺和诺德,一下子就成了全球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商。
更难得的是,从合并到2025年,这么多年才换了三任CEO,战略能一直连贯,从胰岛素时代走到后来的GLP-1时代,2017年之后还靠司美格鲁肽打开了减重市场。
只可惜2025年这波竞争,来得太猛了。
看完发展历程,再说说它的家底,收入结构。
诺和诺德的业务特别集中,2024年的时候,糖尿病和肥胖护理业务占了94%的收入,罕见疾病业务才占6%。
到了2025年上半年,核心业务占比还是没怎么变。
区域上也一样,美国市场就贡献了快六成收入,EMEA地区两成多,中国市场才占6%。
虽说中国有超1.4亿糖尿病患者,潜力大,但目前占比确实低。
最关键的是产品依赖,司美格鲁肽系列占了总营收的七成多,2025年上半年卖了1127.56亿丹麦克朗,差不多166亿美元。
其中减重药Wegovy卖得特别好,同比涨了不少,但传统的胰岛素业务增速就慢下来了。
很显然,把宝全压在一个产品线和几个市场上,风险不小。
你看人家罗氏、辉瑞,业务铺得广,东边不亮西边亮,诺和诺德这情况,一旦核心产品或市场出点问题,整个公司都得受影响。
这隐忧其实早就在了,只是2025年竞争一加剧,更明显了。
再说说它的商业模式,优势很突出,一直深耕代谢疾病领域,靠自己研发升级产品,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再到GLP-1受体激动剂,技术壁垒高,还有强专利和全球销售网络撑着。
但短板也很明显,很少搞并购,全靠自己研发,速度可能没那么快。
而且生产环节也有不足,2025年还传过部分产品供应紧张的消息。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对单一产品线的依赖太严重,一旦遇到礼来这样的对手拿出更优的产品,立马就被动了。
反击与长期挑战知道了家底和危机,就得看诺和诺德现在是怎么反击的。
首先是升级产品,它提交了高剂量Wegovy的上市申请,能把减重效果提到19%,就是为了应对礼来替尔泊肽22.5%的疗效优势,在高端减重市场守住份额。
然后是拓展适应症,今年8月Wegovy获FDA批准用于治疗MASH,也就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这等于是开辟了新市场,跟对手形成差异化。
还有渠道创新,搞了NovoCare线上药房和现金支付通道,绕开复杂的保险环节,直接对接患者,应对低价冲击。
短期看,口服Wegovy和MASH适应症能帮它缓口气,但长期的产品依赖、价格战和专利问题,都得慢慢解决。
对投资者和行业里的人来说,接下来得重点盯着它的新品进展和中国市场的布局,毕竟中国的潜力摆在那儿,要是能做好,说不定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