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农业媒介类有害生物风险预警及综合防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08:32 1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4周年之际,结合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4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兽医研究所在上海举办“保障生物安全,促进乡村振兴”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暨农业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4周年之际,结合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4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兽医研究所在上海举办“保障生物安全,促进乡村振兴”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暨农业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

随着乡村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恢复,近年来,蜱、蚊、蝇等媒介传播的动植物疫情有加重趋势。蜱可携带140多种病原,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布尼亚病毒和黄病毒等疫病,严重时能致人死亡;蚊、蝇、蚤、鼠类,是传播乙脑、疟疾、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疫病的媒介生物,影响人民健康和动物安全生产;飞虱、粉虱、木虱、蓟马等是多种植物病害的媒介昆虫,我国发生的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的病毒病以及柑橘黄龙病等由其传播,严重威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

此次会议重点聚焦农业媒介类有害生物传播机制、风险预警及综合防控进行研讨。我国农业生物安全领域院士及知名专家,动植物疫情防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所领导专家等参加研讨会。

会上,北京大学张改平院士(线上)在学术报告中以中西方哲学思想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科研创新思维的核心价值。结合具体科研实践,从基础原理到应用创新讲述多维解析检测试纸条技术研究,他指出该领域未来将朝着高通量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分析的方向深度演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图景。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袁志明研究员强调,需着力提升蚊媒病原的早期精准发现与高效控制能力,构建“早发现、早干预”的防控关口前移机制。他提出,应从战略层面前瞻性布局虫媒传染病防控的技术储备体系,推动防控策略从“被动应急处置”向“主动精准防御”转型升级,为构建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提供科技支撑。

中科院植生所王四宝研究员提出创新治蚊防病理念,成功开辟出一条利用蚊虫肠道共生菌从源头阻断疟原虫感染传播的新路径,为阻断蚊媒病原感染传播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思路。

复旦大学王敬文教授介绍了蜱虫吸血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阐释了蜱虫吸血生物学机制,提出以吸血调控通路为靶点的蜱媒防控新策略,为开发阻断蜱虫吸血的新型生物农药、疫苗或驱避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针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所马志永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构筑非洲猪瘟全链条治理体系的经验成果,贯彻“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原则,攻坚风险预警、早期阻断、持续防控的关键科技,指导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

中国农科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张礼生研究员介绍说,农业生物安全衍生出新领域和新方向,除了传统生物安全重点领域外,应重视新兴的风险点,包括都市生物安全、农村生物安全和新技术生物安全评价,涉及宠物、流浪犬猫、都市栖息迁徙候鸟、蜱蚊蝇蚤等携带人兽共患病原的风险,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生物安全评价。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