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滨州粮食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06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过千亿的地级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粮食产业正焕发新的光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滨州方案”。
金黄麦浪翻滚,智慧农业扎根,产业链条延伸,滨州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粮满仓·好丰光”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2024年,滨州粮食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06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过千亿的地级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粮食产业正焕发新的光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滨州方案”。
全链协同从“产粮大市”到“产业强市”
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素有“鲁北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滨州跳出传统农业思维,推动粮食产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中裕食品等龙头企业,构建了“小麦—面粉—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模式,让一粒麦子“吃干榨尽”,“变”出谷朊粉、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余种产品,产品总价值9140元左右,产值提高147%,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物尽其值。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发展,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益,更让“滨州粮”成为品质与健康的代名词。实现产值翻番。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重塑生产模式
“粮满仓”的背后,是滨州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无人农机、智慧农田、数字粮库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精准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邹平市焦桥镇无人智慧农场,无人拖拉机按照北斗导航设定的路线精准播种,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数据到云端,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根据作物需求自动调节灌溉。这种“指尖种地”的智慧农业模式,让传统耕作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滨州推广的“物联网+农业”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实现科学种植,让“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
循环融合“绿色基因”深植产业体系
滨州粮食产业的成功,还在于其循环融合的发展模式。中裕食品依托小麦全产业链,打造了现代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产业“互为源头、互为终端”的全新深度融合发展业态。通过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废弃物利用—液态饲喂—生猪养殖—沼气热电联产—有机肥—小麦种植,这条完整的循环链,实现了绿色生产和资源最大化利用。这种“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既提升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彰显了滨州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品牌强农“好丰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粮满仓·好丰光”不仅是产量的体现,更是滨州粮食品牌的集中表达。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绿色认证、拓展电商渠道,滨州让优质粮食产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滨州强化品牌赋能,突出抓好“粮油金三角”“食域滨州”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滨州面粉”凭借过硬品质成为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的指定原料,“中裕挂面”凭借零添加、高蛋白的特点赢得消费者青睐。
2025年,滨州计划争创“齐鲁粮油”暨省级“好粮油”产品达到8个以上,总数突破70个,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品牌化战略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动力。
风吹麦浪,岁月流金。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滨州不仅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更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品牌化运营和科技赋能,让“滨州粮仓”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亮眼名片,以“粮满仓·好丰光”诠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