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宣德年间,青州府临朐县有个叫李九斤的樵夫,生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一双胳膊孔武有力,扛起百八十斤的柴薪,在山路上走得比寻常人空着手还稳当。他并非临朐县本地人,十年前家乡闹蝗灾,爹娘相继饿死,他一路乞讨流落至此,被山下王家庄的老樵夫王老汉收留,跟着学了砍柴的
明代宣德年间,青州府临朐县有个叫李九斤的樵夫,生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一双胳膊孔武有力,扛起百八十斤的柴薪,在山路上走得比寻常人空着手还稳当。他并非临朐县本地人,十年前家乡闹蝗灾,爹娘相继饿死,他一路乞讨流落至此,被山下王家庄的老樵夫王老汉收留,跟着学了砍柴的手艺,这才在当地落下脚来。
李九斤这名字,还是王老汉给取的。当年他投奔来时,瘦得皮包骨头,称重时竟不足五十斤,王老汉叹着气说:“瞧你这模样,得先把身子养壮实了,往后就叫九斤吧,盼着你哪天能长到九斤重的胳膊,扛起生活的担子。”如今十年过去,李九斤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瘦弱的少年,胳膊粗得能赶上别人的小腿,只是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成了他在村里唯一的标识。
王家庄坐落在沂山脚下,村里大多人以种地和砍柴为生,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能勉强糊口。李九斤跟着王老汉学了三年砍柴,手艺愈发精湛,山里哪片林子的柴薪瓷实耐烧,哪条小路能抄近道,他闭着眼睛都能摸得门儿清。王老汉去世后,李九斤便独自住在王老汉留下的那间破旧土坯房里,每日天不亮就背着斧头、挑着柴担进山,日落时分再挑着满满一担柴薪下山,到镇上换些米粮和油盐,日子过得简单而枯燥。
村里和他年纪相仿的后生,大多已经娶妻生子,家里有热炕头、热饭菜等着,唯独李九斤还是孤身一人。倒不是他长得丑,论模样,李九斤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是个标准的庄稼汉模样,可他一没爹娘留下的家产,二没自己的田地,住的还是别人留下的破房子,哪家姑娘愿意跟着他受苦?媒婆也来过几次,可一听说他的境况,都摇着头叹着气走了,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给他说亲。
李九斤嘴上不说,心里却憋着火。他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扛的柴他能扛,别人能种的地他也能种,凭什么就因为穷,就娶不上媳妇,一辈子孤零零的?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冰冷的土炕上,听着隔壁传来的夫妻说笑、孩子哭闹声,心里就像被猫抓一样难受。他常常对着王老汉的牌位发呆,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发一笔横财,盖几间大瓦房,买几亩好田地,不愁没有姑娘上门。
可发财哪有那么容易?山里的柴薪卖不了几个钱,地里的收成也就够填饱肚子,想要一夜暴富,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过,在沂山一带,倒是流传着一个关于秘宝的传说,这成了李九斤唯一的念想。
据说,在沂山深处,有一座废弃的古寺,名叫“清凉寺”。相传在北宋年间,清凉寺曾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寺庙,香火鼎盛,寺里的僧人积攒了无数金银财宝。后来金兵南下,清凉寺被战火焚毁,寺里的僧人要么被杀,要么逃走,那些财宝也被僧人秘密藏了起来,从此下落不明。几百年来,无数人进山寻找清凉寺和宝藏,可沂山连绵百里,山高林密,加上常年云雾缭绕,很多人进去后就再也没能出来,要么迷路饿死,要么失足坠崖,久而久之,就没人再敢轻易涉足深山。
李九斤打小就听王老汉讲过这个传说,以前他只当是故事听,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娶媳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他开始动了心思。他想,要是能找到清凉寺的宝藏,别说娶媳妇、盖房子,就算是买下半个临朐县都够了。从那以后,他每次进山砍柴,都会故意往深山方向多走一段路,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宣德八年冬天,临朐县下起了罕见的暴雪,雪下了三天三夜,山脚下的积雪都没过了膝盖,村里的人都躲在家里烤火取暖,没人再敢出门。李九斤家里的米缸见了底,油盐也所剩无几,再不出门找点吃的,恐怕就要饿肚子了。他看着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咬了咬牙,决定冒险进山碰碰运气。
他穿上王老汉留下的那件破旧棉袄,腰间系了根麻绳,背上斧头和柴担,又揣了两个硬邦邦的窝头,推开房门走进了风雪中。雪下得太大,狂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疼,他眯着眼睛,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走去。原本熟悉的山路被大雪覆盖,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他只能凭着记忆,慢慢向前挪动。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李九斤感觉体力快要透支了,身上的棉袄被雪打湿,冻得他瑟瑟发抖,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他找了一棵大树,靠在树干上休息,掏出怀里的窝头啃了起来。窝头又冷又硬,咬得他牙龈生疼,可他还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毕竟这是他唯一的食物。
就在他准备起身继续赶路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是有人在雪地里行走。他心里一惊,这么大的雪,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人?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风雪中,一个身影正慢慢向他走来。
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一个老妇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头上裹着一块蓝色头巾,手里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地在雪地里行走。老妇人看起来有六十多岁,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也花白了大半,可精神头却很足,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小伙子,这么大的雪,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老妇人走到李九斤面前,开口问道,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很温和。
李九斤愣了一下,连忙回答:“大娘,我家里快断粮了,进山想找点吃的。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进山了?”
老妇人笑了笑,说:“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处,刚才去山里采了点草药,没想到雪下得这么大,差点迷了路。看你冻得瑟瑟发抖,肯定是没地方取暖吧?要不跟我回家,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李九斤正愁没地方避雪,听老妇人这么说,心里顿时一喜,连忙道谢:“那就多谢大娘了,给您添麻烦了。”
老妇人摆了摆手,说:“客气什么,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跟我来吧。”
说完,老妇人转身向前走去,李九斤连忙跟上。两人在雪地里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前面出现了一间简陋的茅屋,茅屋周围用篱笆围了起来,院子里堆着一些柴薪,看起来像是有人长期居住。
老妇人推开柴门,领着李九斤走进了茅屋。茅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土炕、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墙角堆着一些草药和杂物,不过收拾得很干净。屋子中间生着一个火塘,火塘里的柴火正旺,散发出温暖的热气,让李九斤瞬间感觉暖和了不少。
“小伙子,你先坐会儿,我去给你炖碗鹿肉汤。”老妇人说着,从墙角的一个陶罐里取出一块冻得硬邦邦的鹿肉,又拿出一些生姜、花椒等调料,在锅里添了水,把鹿肉放进去,架在火塘上炖了起来。
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浓郁的肉香味,李九斤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他坐在火塘边,看着老妇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有些疑惑。这深山之中,怎么会有一个老妇人独自居住?而且还能猎杀到鹿这种猛兽,看样子还储存了不少鹿肉,这实在有些不寻常。
“大娘,您一个人住在这深山里,不害怕吗?”李九斤忍不住问道。
老妇人回过头,笑了笑说:“怕什么?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那些野兽也不会轻易来招惹我。倒是你,小伙子,我看你印堂发黑,面带晦气,恐怕是大祸临头而不自知啊。”
李九斤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大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能有什么大祸?”
老妇人叹了口气,说:“你是不是在找清凉寺的宝藏?”
李九斤闻言,顿时脸色大变,他找宝藏的事,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老妇人怎么会知道?他张了张嘴,想要否认,可看着老妇人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大娘,您……您怎么知道?”李九斤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
老妇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说道:“那清凉寺的宝藏,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它丢了性命。我看你面带贪念,恐怕是已经被宝藏迷了心窍,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
李九斤心里有些不服气,他觉得老妇人是危言耸听,不就是找个宝藏吗?怎么会有性命之忧?他说道:“大娘,我就是想找些财宝,改善一下生活,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这有错吗?”
老妇人摇了摇头,说:“想过好日子没错,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清凉寺的宝藏,沾染了太多的血腥,岂是你能随便碰的?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赶紧下山,找份正经活计,好好过日子,不然的话,恐怕连小命都保不住。”
李九斤沉默了,他心里既有些犹豫,又有些不甘。他想放弃寻宝,可一想到娶媳妇、盖房子的愿望,又实在舍不得。就在他纠结的时候,锅里的鹿肉汤炖好了,老妇人盛了一碗,递给李九斤:“先喝点汤暖暖身子吧,有什么事,等喝完汤再说。”
李九斤接过汤碗,一股暖流瞬间从手心传遍全身。他喝了一口汤,鹿肉的鲜美和汤汁的浓郁瞬间在口腔里散开,让他回味无穷。他饿坏了,顾不得烫,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一碗汤喝了个精光,连碗底的肉渣都舔得干干净净。
老妇人见他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给了他一个白面馒头。李九斤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心里对老妇人充满了感激。
“大娘,谢谢您的款待。”李九斤吃完馒头,擦了擦嘴,感激地说道。
老妇人笑了笑,说:“不用客气。小伙子,我再劝你一句,那清凉寺的宝藏,你真的不能碰。如果你听我的话,现在就下山,以后再也不要打宝藏的主意,我可以给你指一条生路。如果你非要执迷不悟,那我也没办法,只能祝你好运了。”
李九斤心里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贪念占了上风。他想,老妇人说不定是吓唬他,毕竟宝藏的传说流传了几百年,肯定有很多人觊觎,可也没见所有人都丢了性命。只要自己小心一点,说不定就能找到宝藏,从此改变命运。
“大娘,谢谢您的好意,可我还是想试试。”李九斤坚定地说道。
老妇人见他执迷不悟,无奈地摇了摇头,说:“罢了,人各有命,既然你非要走这条路,我也拦不住你。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清凉寺的线索,希望能帮到你。”
李九斤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大娘,您快说。”
老妇人说道:“清凉寺在沂山深处的云雾峰上,那里常年被云雾笼罩,很难找到。想要找到清凉寺,必须先找到‘望岳石’,望岳石上刻着一首诗,解开诗中的谜题,就能找到通往清凉寺的路。不过,望岳石附近有很多陷阱,你一定要小心。”
李九斤连忙把老妇人的话记在心里,又问道:“大娘,那望岳石在什么地方?”
老妇人想了想,说:“望岳石在黑松林的深处,你从这里出发,一直向北走,大约走三个时辰,就能看到黑松林。不过,黑松林里很危险,有很多野兽,还有一些猎人设置的陷阱,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九斤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谢谢您,大娘。时间不早了,我该出发了。”
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囊,递给李九斤:“这个香囊你拿着,里面装着一些草药,能驱避蚊虫和野兽,或许能帮到你。记住,到了望岳石,一定要仔细琢磨诗中的谜题,千万不要莽撞行事。还有,要是遇到什么危险,就赶紧往回跑,保命要紧。”
李九斤接过香囊,心里一阵感动,连忙道谢:“大娘,您真是个好人,这份恩情,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老妇人笑了笑,说:“不用报答我,我只希望你能平安回来。好了,你快走吧,再不走,天就要黑了。”
李九斤不再犹豫,背上斧头和柴担,向老妇人鞠了一躬,转身走出了茅屋,消失在风雪中。
老妇人站在门口,看着李九斤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希望你能及时醒悟,不要重蹈覆辙啊。”
李九斤按照老妇人指的方向,一路向北走去。雪还在不停地下着,狂风呼啸,能见度很低,他只能凭着感觉慢慢前行。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他身上的棉袄已经被雪打湿,冻得他浑身发抖,手脚也开始麻木。他找了一棵大树,靠在树干上休息了一会儿,掏出怀里的香囊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草药香味传来,让他精神一振。
他继续前行,又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前面终于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树林,正是老妇人所说的黑松林。黑松林里的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即使在冬天,也显得生机勃勃。不过,树林里静得出奇,除了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让人心里有些发毛。
李九斤握紧了手里的斧头,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黑松林。树林里的积雪更深,没过了大腿,行走起来更加困难。他走得很慢,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生怕遇到野兽或者陷阱。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咔嚓”声,像是树枝断裂的声音。他心里一惊,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探头向前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只体型庞大的黑熊正站在雪地里,用爪子扒拉着地上的积雪,似乎在寻找食物。
黑熊的体型比李九斤还要高大,浑身覆盖着黑色的毛发,看起来非常凶猛。李九斤吓得大气不敢喘,他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根本不是黑熊的对手,一旦被黑熊发现,肯定凶多吉少。
他屏住呼吸,慢慢向后退去,想要悄悄离开这里。可就在这时,他脚下一滑,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发出了“咔嚓”一声脆响。
黑熊听到声音,猛地抬起头,一双凶狠的眼睛向李九斤这边望来。李九斤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他来不及多想,转身就跑。
黑熊见状,发出一声怒吼,迈开大步追了上来。黑熊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就追了上来,李九斤甚至能感觉到身后传来的腥风。
就在这危急关头,李九斤突然想起了老妇人给他的香囊。他连忙从怀里掏出香囊,扔向身后的黑熊。香囊落在黑熊的面前,里面的草药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黑熊闻到香味,顿时停下了脚步,用鼻子嗅了嗅,然后向后退了几步,似乎很害怕这种味道。
李九斤趁机加快速度,拼命向前跑去。他不知道跑了多久,直到再也听不到黑熊的声音,才停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上大口喘着粗气。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雪水,心里一阵后怕,要是没有老妇人给的香囊,他今天恐怕就要成为黑熊的美餐了。
休息了一会儿,李九斤继续在黑松林里前行。有了刚才的经历,他更加小心谨慎,每走一步都格外留意。又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他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高耸入云,看起来非常雄伟。他心里一喜,这肯定就是老妇人所说的望岳石了。
他加快脚步,走到望岳石前。望岳石通体呈青黑色,表面光滑平整,上面刻着一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一首诗:
“云雾缭绕峰连天,
松涛阵阵响耳边。
欲寻古寺清凉地,
需待月上柳梢尖。”
李九斤盯着诗看了很久,琢磨着诗中的谜题。“云雾缭绕峰连天”,应该说的是清凉寺在云雾峰上;“松涛阵阵响耳边”,可能是指通往清凉寺的路附近有很多松树;“欲寻古寺清凉地,需待月上柳梢尖”,这句话让他有些疑惑,难道要等到月亮升到柳梢头的时候才能找到清凉寺?
可现在是白天,而且下着大雪,根本看不到月亮。他想了很久,也没能解开谜题,心里有些着急。他围着望岳石转了一圈,仔细观察着石头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一些其他的线索。
突然,他发现望岳石的侧面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里刻着一个“月”字。他试着用手按压,凹槽竟微微凹陷。他灵光一闪,“月上柳梢尖”或许不是等月亮,而是模仿月亮的形状。他顺着“月”字轮廓摸索,指尖触到一处凸起,用力一按,望岳石侧面竟缓缓露出一道石门,门内黑漆漆的,隐约能听到风声。
他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折子,弯腰钻进石门。通道狭窄,走了约半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一座残破的寺庙遗址出现在眼前,正是清凉寺。庙宇屋顶塌陷,佛像歪斜,唯有大殿中央的石座完好无损,石座上刻着“须弥座”三个大字,座前有个方形凹槽。
李九斤心跳加速,伸手去摸凹槽,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他猛地回头,只见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手里握着一把匕首,眼神阴鸷。“这宝藏,可不是你一个樵夫能拿的。”男子冷笑,自称姓周,追踪寻宝人多年,早就盯上了李九斤。
原来,周姓男子一直在暗中跟随,此前李九斤遇到黑熊,也是他故意惊动野兽,想坐收渔翁之利。李九斤握紧斧头,与周姓男子对峙。周姓男子扑上来,李九斤凭借砍柴练出的力气勉强抵挡,却被对方划伤了胳膊。危急时刻,他想起老妇人的话,突然推倒身边的残破佛像,佛像轰然倒塌,砸中了周姓男子的腿。
李九斤趁机冲到石座前,将手伸进凹槽,用力一掰,石座缓缓打开,里面竟是满满一箱金银珠宝,耀眼的光芒让他睁不开眼。可就在他伸手去摸珠宝时,石座下方突然传来“咔嗒”声,大殿地面开始震动,两侧墙壁出现裂缝,碎石不断落下——这竟是个陷阱!
“快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老妇人突然从殿外冲进来,拉着李九斤就往外跑。周姓男子想爬起来抢珠宝,却被掉落的横梁砸中,埋在了瓦砾之下。两人拼命跑出寺庙,身后的清凉寺瞬间塌陷,扬起漫天尘土。
“大娘,您怎么来了?”李九斤惊魂未定,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流血。老妇人叹了口气,说出了真相:她本是清凉寺守寺僧人的后人,几百年来,家族世代守护宝藏,并非为了占有,而是防止有人因贪念送命。那些寻宝人要么死于陷阱,要么自相残杀,她守在深山,就是想劝走像李九斤这样被贪念冲昏头脑的人。
老妇人说:“我见你本性不坏,只是被穷困住了,可贪念一旦生根,迟早会害了自己。这宝藏就是个催命符,多少人因它家破人亡,你真要拿了它,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安宁。”
李九斤看着远处塌陷的寺庙,又想起自己为了宝藏不顾危险,甚至差点送命,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一些草药,帮他包扎伤口:“回去吧,好好砍柴种地,日子虽苦,却安稳踏实。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是平平安安的生活。”
雪渐渐小了,老妇人送李九斤到山脚下。李九斤回头望去,老妇人和茅屋渐渐消失在风雪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他握紧手里的斧头,转身向王家庄走去。
此后,李九斤不再想宝藏的事,每日勤勤恳恳砍柴种地,还把省下的钱帮村里修了路。一年后,村里的张老汉见他踏实肯干,把女儿许配给了他。成亲那天,李九斤看着新房里的红烛,突然明白了老妇人的话——安稳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宝藏。
多年后,李九斤成了村里的老樵夫,常给孩子们讲深山里的故事,却从不说宝藏的细节,只反复叮嘱:“做人别贪,踏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而沂山深处的清凉寺遗址,渐渐被荒草覆盖,只留下一个关于贪念与醒悟的传说,在山间流传。
来源:民间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