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住?始祖鸟放烟花炸喜马拉雅,事后甩锅给中方,专家说中关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6:34 1

摘要:安踏花大价钱收来的始祖鸟,这次是真 “炸” 了,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放烟花,转头就把锅甩给中国团队。

安踏花大价钱收来的始祖鸟,这次是真 “炸” 了,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放烟花,转头就把锅甩给中国团队。

海外声明明着说 “不认同中方价值观”,国内却只提 “文化宣传偏差”,两副面孔看得人皱眉。更扎心的是专家早说中关键:那 10 厘米厚的草毡层,毁了百年都难修。

千亿收购的品牌连舆情都管不住?这生态债和管理漏洞,光靠道歉可填不平。

2015 年阿尔卑斯山脉的夜晚,几十盏头灯在马特洪峰山脊连成蜿蜒的光链,像一条安静的火龙致敬百年前的登山先驱。

这是猛犸象品牌用最低调的方式完成的自然对话。

十年后,喜马拉雅山脉的江孜热龙,三幕烟花在海拔 4500 米的高空炸开,始祖鸟想用 "升龙" 的璀璨完成对东方圣山的致敬,却炸出了一场舆论雪崩。

同样是山脊上的艺术,一个成了环保与纪念的典范,一个却陷入 "炸山" 争议。

这背后藏着户外品牌们最纠结的账本:一边是市值千亿的商业野心,一边是 "敬畏自然" 的品牌初心。

安踏集团 2024 年 1085.78 亿元的营收里,亚玛芬贡献的 377.52 亿元格外耀眼,但这次争议让人们突然发现,收购来的高端品牌们,似乎把 "专业" 做成了 "轻奢",把 "敬畏" 玩成了 "消费"。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不在自然保护区红线内,放点烟花怎么就上纲上线了?

项目方也说了用的是可降解材料,还转移了动物。

但植物学家顾有容的话像盆冷水:青藏高原的草毡层只有 10 厘米厚,草根交织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恢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就像给雪山盖了层薄被子,你非要掀开蹦迪,再道歉说会 "翻土修复",可这薄被子经不住折腾啊。

更扎心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细节:秋季正是鼠兔储存过冬食物的时节,烟花震碎的不仅是夜空,还有这些小家伙的生存节奏。

所谓的 "盐砖引导转移",在科学家眼里更像个笑话,野生动物可不懂配合品牌的公关话术。

当环保从品牌 slogan 变成需要专家反复辩驳的质疑,这个故事就已经讲砸了。

安踏的收购版图里藏着个有趣的规律:从斐乐到始祖鸟,这些被收入囊中的品牌都在经历 "画风突变"。

萨洛蒙从专业越野装备变成了潮人脚下的 "奶茶防滑鞋",始祖鸟的冲锋衣更多出现在网红打卡点而非雪山垭口。

财报里 "其他品牌收入暴涨 61.1%" 的数字背后,是户外品牌们集体从 "功能导向" 转向 "生活方式" 的转型。

始祖鸟 CEO 说要让女性用户占到一半,现在 30% 的占比正在逼近这个目标。

于是我们看到女性登山家直播徒步,看到明星穿着始祖鸟在金字塔前摆拍。

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商业需要增长,但当冲锋衣的防水性能不如它的拍照上镜率重要,当品牌故事里的雪山只是背景板,专业户外品牌的初心就悄悄换了赛道。

就像网友调侃的:"现在买始祖鸟,防奶茶泼洒比防暴风雪更实用。"

争议爆发后,始祖鸟的两封道歉信上演了大型 "翻车现场"。

国内版说 "对自然要更谦卑",海外版却暗戳戳表示 "正与中国团队沟通调整"。

这种 "甩锅" 操作像极了公司团建时出了事,领导在群里说 "大家吸取教训",转头在高管群里问 "哪个下属干的"。

这暴露了安踏多品牌管理的深层问题。

当年花 46 亿欧元收购亚玛芬时,大概没算到文化隔阂的成本。

阿迪达斯当年血亏出售萨洛蒙的教训还在眼前,安踏靠中国市场的庞大基本盘把这些品牌盘活了,但 "攒卡册" 式的收购容易,价值观的统一难。

当始祖鸟中国团队忙着用烟花讲东方故事,温哥华总部可能还在纠结环保标准,这种信息差最终变成了公关危机。

猛犸象的头灯活动十年后还有人记得,不是因为它多华丽,而是因为那些微光从未想过盖过雪山的光芒。

户外品牌的故事本该是这样:自然是主角,人类是访客。安踏用收购证明了中国资本的力量,让始祖鸟从加拿大品牌变成 "中国故事讲述者",这个转型本身值得肯定。

但讲中国故事不意味着要惊动雪山,致敬自然也不必用爆破的方式。

安踏 12 年连续增长的奇迹,亚玛芬 377 亿元的营收贡献,都该建立在更清醒的认知上:户外品牌的终极资产不是联名款卫衣,而是消费者对 "专业" 和 "敬畏" 的信任。

最好的品牌故事,应该让山自己说话。

当烟花散去,剩下的不仅是需要百年修复的草毡层,更该是一个行业的反思:当我们在自然面前讲故事时,究竟谁该是听众?谁又该是主角?

来源:云梦说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