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分就是半,意味着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并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分就是半,意味着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并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气农事
板栗逐渐开始采摘。
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连作晚稻抽穗扬花,对秋季低温敏感,当预报有秋季低温来临时,注意通过科学灌溉减少影响。防御秋季低温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以减少影响的概率。
晚稻要继续做好病虫害防控,关注稻曲病和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及时施药。
时令农产品
黄菱
黄菱
菱角,温州话俗称“黄菱”或老菱,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是瓯海三垟湿地的特产。三垟湿地是温州的城市绿肺,河网适合菱角生长。相传二千多年前,温州就已经开始种菱,特别是三垟,素有“菱乡”之称。三垟湿地种植的两角菱,形似牛角,皮脆肉美肥糯,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加工熟食或制成菱粉,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三垟湿地种植黄菱,通常会在每年惊蛰前后播于水田催芽,清明前后移苗于浅河滩催苗,芒种至夏至间再移植至深水处种植,黄菱的生长,先从芽头开花到幼果,从幼果到成熟,需要半个余月时间,成熟期一般中秋至秋分时节开始采摘“第一水”,每隔十几天,整个菱河全面采摘一次,这称为“一水”,最多可采摘“四水”,从中秋前后采摘菱角持续到立冬前后结束。
板栗
板栗
板栗属壳斗类经济植物,是中国驯化利用最早的果树之一。板栗营养丰富,果形玲珑,色泽鲜艳,被美食家们称为“大自然恩赐的佳果珍馐”。在温州地区,最有名是永嘉楠溪江板栗,一种叫油栗,外观油亮;一种叫毛栗,外壳带白毛。楠溪江沿线的大若岩、岩头、碧莲等镇有种植板栗,每年采摘期都是在九月初开始持续到十月初,主要集中在中秋前后,在永嘉当地有中秋吃板栗鸡或鸭的习俗。
田鱼
田鱼
田鱼,学名瓯江彩鲤,是瓯江流域广泛养殖的一种地方性鲤鱼,也是温州市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因农户习惯将其养殖在稻田中而得名“田鱼”。在温州,“中国田鱼之乡”永嘉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普通鲤鱼相比,田鱼的适应性强,性情温驯,不爱跳跃,不易逃逸,耐粗饲、生长快、病害少,是稻田、池塘养殖的理想鱼种,尤其适合在山区农村推广。田鱼味美、性和、肉细、鳞片软,营养丰富,是永嘉八珍之一,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一道地方特色菜。田鱼从体色上可分为全红、大花、麻花、粉玉、粉花等,观赏价值较高;从鳞片上可分为大鳞田鱼和细鳞田鱼两种。田鱼会摄食害虫,既能除草、松土、增氧,又能肥田、减药、提效,保证了稻与鱼的“互利双赢”。金秋十月,稻熟鱼肥,永嘉、文成、瑞安等地山区的农民会在放水捕鱼后割稻,喜获稻谷、田鱼的双丰收,吃不完的田鱼,还可以加工成价值不菲的田鱼干,稻鱼米价格更是普通大米的好几倍。
节气活动
9月18日,温州“六个一”土特产推介会举办。
9月23日,2025温州(鹿城)农民丰收节共富市集开启。
节气农俗
大闸蟹(中华绒螯蟹):秋风起,蟹脚痒。秋分节气是一年中吃蟹最好的季节。“陈年花雕大闸蟹,滋滋咪咪到半夜”,黄酒向来被视为是吃蟹时的最佳搭配。螃蟹性寒,餐桌上如果加一杯活血祛寒的黄酒,则可以减轻或消除吃螃蟹后的不适。
祭月:秋分有“祭月”(又称夕月)活动。据《太常记》载:“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其“夜明”指的就是月亮。因每当秋分之节正值月亮圆缺时光,人们为期盼月光重圆故举行祭月仪式。此活动最早在朝廷举行,后流传民间。
竖蛋:秋分“竖蛋”的习俗由来已久。此日人们特地挑选一个光滑匀称并刚生下的新鲜鸡蛋,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把它竖起来。一来寄寓对生命和生育的崇敬之情,二来测验一下今日出门的运气如何。
节气气候
秋分(9月23日前后)
常年平均气温:23.9℃
最高气温:33.0℃(2008年)
最低气温:17.5℃(1996年)
降水概率:50%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