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动态快讯 2025年第036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6:13 1

摘要:9月12日,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TCL华星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协议,拟共同出资约295亿元,在广州建设全球首条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该产线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

目录索引:

TCL华星将在广州投建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

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工厂启动!首批新车三季度量产

广州发布“机器人+”需求清单,助力产业供需对接

打造世界级医疗中心!广州天河又一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我国“十四五”科技事业创多项世界第一,综合创新能力全球第十

华为公布昇腾芯片规划,打造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

中国大模型R1登《自然》封面,或助推AI医学发展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神经蠕虫”:脑机接口“动态电极”大突破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联合开发芯片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AI眼镜,地平线引擎助力元宇宙内容创作

#

广州成果

01

TCL华星将在广州投建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

9月12日,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TCL华星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协议,拟共同出资约295亿元,在广州建设全球首条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该产线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产品覆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领域,预计今年11月开工。

近年来,OLED在折叠屏、车载屏幕等新兴领域需求激增。据Omdia数据,2024年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27%,预计2030年将提升至35%,其中IT、车载等中大尺寸应用增长显著。t8项目将助力TCL华星提升高端产品份额,优化经营效益,更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推动产业从“跟跑”迈向“领跑”。

02

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工厂启动!首批新车三季度量产

9月15日,何小鹏微博官宣,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已于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将在Q3启动量产,未来该工厂还将投产更多小鹏车型,小鹏汽车将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小鹏汽车自2021年以挪威为起点正式进入欧洲市场以来,全球版图快速扩张,目前已经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小鹏汽车海外销量为18701辆,同比激增217%,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海外答卷。

03

广州发布“机器人+”需求清单,助力产业供需对接

9月17日,以“智造湾区,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市高端装备产业供需对接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专场)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30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广州市“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围绕7类智能机器人梳理出80项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医院、公园等场所,直击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提出的难点与需求,为机器人产业场景落地提供关键切入点。

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强劲,已培育出广州数控等一批先进企业,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2万套,同比增长33%;服务机器人产量9万套,同比增长22%。本次对接会汇聚70家装备用户与150家供应商,通过“需求发布+新品推介”促进精准对接。

04

打造世界级医疗中心!广州天河又一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9月15日,天河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天河投资集团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7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为综合研发办公楼。

此项目是天河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生命健康产业的关键举措,将打造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载体。其北邻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能借助优质临床资源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东、南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相望,利于培育产业创新人才。

项目聚焦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生态,形成“研发创新+企业办公+商业配套+康复医疗”综合体,搭建“实验室”到“市场”一站式产业生态体系,后续将为优质企业提供定制化招商服务。

#

中国力量

05

我国“十四五”科技事业创多项世界第一,综合创新能力全球第十

9月18日,国新办发布会披露“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历史性成就:科技管理体制重塑,中央科技委员会统筹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凸显。

关键成果亮眼,多项指标居全球首位: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48%),投入强度2.68%超欧盟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增超70%),量子科技等领域获重大原创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引领作用增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百强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从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

06

华为公布昇腾芯片规划,打造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

9月18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罕见披露昇腾芯片演进路线,未来三年将推出950PR、950DT、960、970等多款芯片,以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推进。受限于先进制程,华为通过“超节点+集群”解决方案应对,发布Atlas950SuperPoD和Atlas960SuperPoD超节点,分别支持8192及15488张昇腾卡,同时推出算力规模超50万卡和达百万卡的超节点集群。

华为还发布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突破大规模超节点互联技术挑战。徐直军表示,华为单颗芯片算力虽不及英伟达,但通过架构创新可实现世界最强算力,其超节点技术将成为AI基础设施新常态,有望取代大型机和小型机。

07

中国大模型R1登《自然》封面,或助推AI医学发展

最新一期《自然》封面文章聚焦中国AI公司DeepSeek研发的大模型R1,这是中国大模型首次获此殊荣,此前仅有DeepMind的AlphaFold享此待遇。R1通过纯强化学习机制生成复杂推理能力,训练成本仅约29.4万美元,远低于国际同类模型。其数学竞赛正确率达79.8%,代码竞赛得分接近人类专家水平。

AI在医学领域热度渐升,从AI制药到医学影像分析,产业加速与临床融合。跨国药企重金布局AI制药,复星医药引入AI决策智能体平台,Medidata也联合伙伴布局AI以助力药物研发。但AI制药仍面临挑战,临床试验失败率高达90%,毒副作用预测等难题待解。

08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神经蠕虫”:脑机接口“动态电极”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韩飞团队联合徐天添团队,以及东华大学严威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研发成果在《自然》发表。

他们成功开发出神经纤维电极——NeuroWorm(神经蠕虫)。在脑机接口等神经接口系统中,电极是关键核心,然而当前植入式电极均为“静态”,严重制约其应用与发展。NeuroWorm如头发丝般纤细,直径仅196微米,却有多达60个通道,且柔软可拉伸、能自由驱动。研究团队通过超薄柔性薄膜制备、导电图案设计等精细步骤制成电极,并在一端增加微小磁头,结合高精度磁控系统和即时影像追踪技术,让其可在体内自主调控前进方向,在兔子颅内“游走”并更换监测目标。

#

名企动态

09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联合开发芯片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8日,英伟达宣布将斥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股份,双方将共同为PC和数据中心开发芯片。根据协议,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处理器并集成至其AI平台,同时推出集成英伟达RTX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双方将通过NVLink技术实现架构互连,融合英伟达AI与加速计算优势及英特尔CPU技术与x86生态。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飙升23%,创下自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英伟达股价也上涨3.5%。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此次合作将为新计算时代奠定基础。英特尔CEO陈立武称,双方优势互补,将推动行业实现新突破。

10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AI眼镜,地平线引擎助力元宇宙内容创作

9月18日,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的AI眼镜(Ray-BanMetaDisplay),支持实时翻译与3K视频录制,同时推出“地平线引擎”,可通过AI工具大幅提升虚拟内容创作速度,未来将支持内容接入眼镜,破解元宇宙生态内容创作效率低的痛点。

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570万台(同比增超200%),Meta凭借新品预计抢占超65%市场份额;IDC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54.9%,中国市场增145.5%,Meta为全球主要发力厂商。此次发布标志Meta在消费级可穿戴设备领域重大突破,其硬件与AI引擎的结合,将加速元宇宙沉浸式体验落地,推动智能眼镜产业与相关供应链发展。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