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里老人少生病?揭秘广州天河医防融合的“三重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6:00 1

摘要: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广州市天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岁的张伯拿着刚接种完23价肺炎疫苗的凭证,乐呵呵地说道:“政府出钱给我们打疫苗,家庭医生还贴心提醒体检,这份关怀真暖心!”这一幕,正是广州市天河区推进老年健康服务的创新缩影。

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广州市天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岁的张伯拿着刚接种完23价肺炎疫苗的凭证,乐呵呵地说道:“政府出钱给我们打疫苗,家庭医生还贴心提醒体检,这份关怀真暖心!”这一幕,正是广州市天河区推进老年健康服务的创新缩影。

作为广州核心城区,天河区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挑战并主动破局,以“银龄接种行动”为契机,将疾病预防深度融入老年健康管理,探索出一条兼具力度与温度的医防融合新路径。

一起来看看。

“‘生病就医’是传统单向医疗思维,难以从源头遏制疾病发生。”天河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河区另辟蹊径,依托党建引领构建“银龄免疫防护+健康管理”体系,组建医防融合的“银龄管理团队”,通过“临床诊治+健康管理+疫苗接种”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下沉与预防关口前移,助力老年健康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型。

举办疫苗接种专场

具体如何做?

天河区通过社区网格化掌握老年人口底数,建立“年龄分层、健康分级”动态台账,同时联动电子健康档案与疫苗接种数据,让慢性病管理、健康筛查与疫苗接种信息互通,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家庭医生团队与预防接种门诊紧密协同,规范“筛查评估—疫苗干预—健康跟踪”流程,同步推进体检、随访与接种预约服务,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接种专场等举措,显著提升适老化服务的便捷性。此外,全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疫苗处方+健康管理方案”,有效筑牢免疫屏障,降低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病的就诊频率,形成“预防—管理—干预”的成本控制良性循环。

为失能老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指导和疫苗接种

目前,天河区已为2.3万老年居民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完成老年人年度体检与疫苗接种同步服务约3万例,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从40%提升至67%。

肺炎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为破解这一难题,广州市将“为全市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纳入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天河区积极响应,纵向打通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卫生资源,横向联合民政、社区等部门,织密“银龄健康防护网”。通过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打造15分钟接种圈,提供预防接种+用药指导+健康随访一站式服务;针对特困、失能群体,医护团队主动上门评估;在老年人高频活动场所设立“红色接种驿站”,提供全流程适老服务及医疗保障。

“这种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机制,让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既破解了医防割裂难题,又让日常健康维护变得触手可及。”天河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色驿站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为2万余名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接种率提升16%,直接节约群众疫苗支出费用400多万元,有效减少肺炎球菌感染率和相关重症病例,更带动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量提升2.3倍。

“我以前觉得接种疫苗没必要,听了老邻居王姨的经历才改变想法。”在猎德社区的健康讲堂上,65岁的李阿姨分享着自己的转变。

在天河,由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银龄接种余热团”成为独特风景线——他们用亲身经历消除邻里疑虑,形成“同伴教育”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老人接种意愿。

据悉,天河区创新传播机制,组建了“专业医防团队+银发志愿者”的复合型宣传队伍,通过地铁公交广告、社区讲座、新媒体等构建全场景宣传矩阵,形成“党员带群众、低龄带高龄、健康带亚健康”的链式传播效应,让“被动就医”转向“主动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宣传覆盖人群超5万人次,越来越多老人从政策受益者转变为健康传播者,激活了全民共治的健康动能。

健康宣教

正如随访的陈奶奶所说:“现在看病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么不得病。”随着天河医防融合范式的持续深化,超大城市应对老龄化有了更具温度的解决方案,也让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