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下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夏勇应邀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越过平原,跨过高山——从良渚到齐家的时空之旅》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茹实主持,甘肃省博物馆职工及志愿者、预约观众100多人聆听了讲座。
4月18日下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夏勇应邀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越过平原,跨过高山——从良渚到齐家的时空之旅》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茹实主持,甘肃省博物馆职工及志愿者、预约观众100多人聆听了讲座。
夏老师介绍,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目前发现遗址约1000处,可分为至少五个区域类型,其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3300~2300年。齐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与西汉水,涉及甘肃、宁夏和青海等三个行政区划,目前发现遗址约1000处,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类型,绝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2050~1630年,约与中原夏代相当。良渚文化与齐家文化隔绝千里,但年代稍后的齐家文化明显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其原因令考古学者十分好奇。
夏老师综合比较了良渚文化与齐家文化在玉器中的异同。在器类上,良渚文化主要有琮、璧、钺、冠状器、三叉形器、成组半圆形器、璜、环、锥形器、柱形器、端饰和珠管等四十余种,齐家文化多为琮、璧、多联璧、璜、环、镯及工具等;数量上,良渚文化以组计7000余件/组,以单件计14000余件,齐家文化约为3500余件;纹饰上,良渚文化以神人兽面像为母题,在特定玉礼器上反复使用,齐家文化素面居多,基本无刻纹;工艺上,良渚文化流行线切割、双面管钻,片切割使用较少、深度有限,齐家文化流行片切割,深度大,单面钻比例高;玉料上,良渚文化有闪玉、蛇纹石、叶腊石、绢云母等,齐家文化有闪玉,蛇纹石、叶腊石等;影响上,良渚文化最北传播至陕北地区,最南至广东地区,齐家文化为商周乃至汉代贵族广为使用。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