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的最终目标,旨在为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驻留提供必需的能源,涵盖科学研究、资源开采及未来的深空探索任务。
“在2030年前,美国要在月球建一座核电站”
项目由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NASA格伦研究中心(NASA Glenn Research Center)牵头推进。
项目的最终目标,旨在为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驻留提供必需的能源,涵盖科学研究、资源开采及未来的深空探索任务。
这一计划的提出,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在8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正与中国展开激烈的月球竞赛,强调建立月球基地的能源需求。
美国宇航局这次提出的是一个明确的工程目标——建造一座100千瓦的核裂变电站,足以支撑60至80户家庭的耗电量。
这个规格在月球上,已经能支持一个小型科研基地的基本运行。
为什么要用核能,而不选择太阳能?
月球的昼夜周期跟地球不一样,一“天”大约是29.5个地球日,也就是说,月球夜晚长达14.5个地球日。
简单来说,太阳能无法持续为科研设备或生命维持系统供电。
核裂变技术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实现能源持续供应的保障选择。
肖恩·达菲在发言中强调:“如果我们要在月球上维持生命,并最终前往火星,这项技术就至关重要”。
项目的主导单位是NASA格伦研究中心,这是一家专注于太空能源与推进系统的研究机构。
它长期从事高能推进技术和太空电力系统的研发。
史蒂文·辛纳科尔(Steven Sinacore)被任命为该核电计划的负责人。
他指出,这套核能系统将在地球上建造、组装,直到到达月球或其他行星表面才会被激活。
克利夫兰组织MAGNET的负责人Ethan Karp表示,他认为当前的挑战在于将所有系统整合在一起,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使其能够在月球上持续运行10年。
在项目公布后,已有多家美国企业表达出参与意愿,其中包括BWX Technologies和西屋电气。
项目的另一个焦点,是中美太空战略之间的对抗是否真的存在。
中国和俄罗斯曾联合提出共建月球核能设施的意向,这让美国感受到压力。
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将涉及宇航员的持续月球旅行,最终实现从地球向月球的资源运输和基地建设。
这意味着月球核电站的建设是“前提”。
NASA推动月球核电技术,将会为未来美国探索和研究宇宙打下重要基础。
因此有人认为,“竞赛对抗”的说法是遭到了媒体“歪曲”。
从NASA的公开信息来看,这座计划中的月球核电站,是一场国家能力展示。
2030年是否能如期建成核电站,目前还无法确定。
但这项工作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中,并且已经进入了从构想到现实的转化阶段。
未来十年,月球上的能源系统或将成为人类走向太空迈出的一大步。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