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罗是这样的说的:“回来了,我爱上海。这一次特别爱。本来确实是正常出差,但听到一些消息后,再想到某地劣迹斑斑的过去,确实有些犹豫,就多待了两天。期间跟相关部门做了一系列问询和确认,最终决定还是相信法治,相信政府……再一次,呵呵,如果他们真敢蛮干,他们就完了。”
9月22日,罗永浩发文称自己回到上海了,表示“我爱上海”。从老罗的发文可以看出,老罗选择回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而在回来之前,明显老罗也是做足了功课。
老罗是这样的说的:“回来了,我爱上海。这一次特别爱。本来确实是正常出差,但听到一些消息后,再想到某地劣迹斑斑的过去,确实有些犹豫,就多待了两天。期间跟相关部门做了一系列问询和确认,最终决定还是相信法治,相信政府……再一次,呵呵,如果他们真敢蛮干,他们就完了。”
这话,像不像一个人对企图打他的小流氓说,“别动我啊,我有亲戚在上面”,明显可以看出这其中透着害怕。
说不害怕是假的,面对如此大的势力,而且还有活生生的先例,搁谁谁都得掂量掂量琢。
不过还好,老罗总算是平安着陆了,没变成第二个谭医生。用老罗的话说“相信法治,相信政府……”
罗永浩此次能安然度过危机,主要原因如下:
法律上难以构成犯罪:罗永浩对西贝的批评,主要围绕“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等观点。“贵”和“恶心”属于主观感受和评价,是消费者行使评价权的正常范围。而“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这一事实性描述,即便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但罗永浩展示了西贝后厨使用的一些保质期极长的预处理食材作为依据,因此其言论远未达到刑法中“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所要求的“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程度。律师和专家普遍认为此事更属于民事纠纷范畴,而非刑事犯罪。
强大的舆论关注与监督:罗永浩作为头部网络主播,拥有数千万粉丝,其一言一行本身就受到极大关注。此次事件迅速成为全网热点,超九成网友支持罗永浩。这种高度的舆论关注形成了某种“监督保护”,使得任何可能的公权力不当介入都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风险。罗永浩本人也通过微博直接表达了对“被跨省”的担忧,这被视作一种策略性的风险公开化,旨在利用自身影响力构建一道“护身符”。
法治环境的进步:公众和律师在分析此事时,常对比2018年的“鸿茅药酒事件”。当时广州谭秦东医生因发帖称鸿茅药酒为“毒药”遭跨省抓捕并羁押90多天。许多观点认为,当前的司法环境和舆论监督力度相比过去已有进步,社会对“跨省抓捕”等滥用司法权力的行为警惕性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类事件的重演。
诉求具有正当性:罗永浩的核心诉求是“推动预制菜透明化”,呼吁餐馆明确告知是否使用预制菜,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一诉求击中了广大消费者的痛点,得到了普遍支持。国家相关部门也已表示将“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其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规范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总的说来,罗永浩此次能避免“跨省”遭遇,主要是因为他的言论在法律上难以定性为刑事犯罪,其作为公众人物的巨大影响力形成了舆论保护层,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策略进行风险预警,加之当下的法治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不过,不得不承认,上述诸多因素中,罗永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关键因素。如果换上一个默默无名的像谭医生那样的普通人,事态发展能否是这样的结果,殊难预料。
所以说,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对于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世上只有一个罗永浩,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谭医生”。
来源:夜读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