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这些配方更高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23:36 1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病菌会借风雨快速侵染穗部,造成籽粒皱缩、霉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选择广谱高效杀菌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科学选药配方,才能事半功倍,哪些配方效果好呢?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病菌会借风雨快速侵染穗部,造成籽粒皱缩、霉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选择广谱高效杀菌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科学选药配方,才能事半功倍,哪些配方效果好呢?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很多,有的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病菌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只具有保护作用,而有的只具有治疗作用。将具有不同性质的杀菌剂进行混配,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目前,在生产上表现比较好的配方有以下几个。

第一,氰烯菌酯戊唑醇。该配方是由氰烯菌酯和戊唑醇两种药剂混配而成的,克服了氰烯菌酯防治病害较窄的缺陷,不仅具有保护作用,还具有治疗作用,既能阻断病菌毒素合成,又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多菌灵抗性菌株效果显著。可在赤霉病发生初期,每亩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兑水20公斤均匀喷雾。

第二,咪鲜胺·戊唑醇。该配方是由咪鲜胺和戊唑醇两种药剂混配而成的,利用咪鲜胺强内吸性提高穗部药物分布,配合戊唑醇长效防护作用,对赤霉病的防效,可提升20%-30%。可在赤霉病发生初期,每亩用40%咪鲜胺戊唑醇悬浮剂25~30毫升,兑水20公斤均匀喷雾。

第三,丙硫菌唑·戊唑醇。该配方是由丙硫菌唑和戊唑醇混配而成的。丙硫菌唑属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能够抑制病菌的繁殖,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非常强的内吸传导性,两者混配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兑水20公斤均匀喷雾。

小麦赤霉病传播蔓延速度快,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首次用药须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左右)喷雾,5-7天后再二次补防。普通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无人机用水量不少于2公斤,重点喷施穗部,确保药剂覆盖均匀。对高感品种或阴雨天持续较长的田块,可添加有机硅助剂增强药液附着性。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长期单一用药易导致抗药性,尽量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配使用。并结合清沟排渍、秸秆离田等农业措施,构建综合防控体系,方能有效控制住赤霉病的爆发。

来源:楠枫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