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44分、清华、光刻机”,这些标签堆在一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别人家的孩子”。
“744分、清华、光刻机”,这些标签堆在一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要是告诉你,这孩子的家,是沧州农村一间漏雨的平房,父亲精神失常常年卧床,母亲脊柱裂坐轮椅,6岁自己心脏开刀,手术费是母亲挨家挨户磕头借来的——你还羡慕得起来吗?
庞众望的青春期没有补习班,只有医院和废品站。
放学铃一响,他先冲去捡易拉罐,回家给父亲翻身、给母亲擦身,再写作业到半夜。
墙上奖状贴不下,就用透明胶粘第二层。
村里人记得最清的是:冬天他推着轮椅去集市卖绣花鞋垫,小手冻得通红,还笑着跟顾客说“买一双吧,我妈绣的,可结实”。
高考放榜那天,整个沧州都炸了锅。
清华招生组连夜赶到他家,看见厨房灶台裂着缝,锅里是咸菜疙瘩,母亲坐在轮椅上哭成泪人。
校长问孩子想要什么,他说:“给我妈换个电动轮椅吧,她手都磨出茧子了。
”后来国家奖学金到账,8000块一分没留,全汇回家。
到了清华,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不会说话”。
同学聊托福、聊出国交换,他插不上嘴,索性闭嘴,把图书馆当家。
大三那年母亲病危,临终只留一句“人得往前看”。
他回校后像换了芯片,一头扎进实验室,成了导师嘴里“住机房的疯子”。
现在他带的国产光刻机项目,性能直接干到国际水平的130%,美国禁运清单里,有他攻破的3项核心专利。
更野的是,这哥们最近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河北保定的老乡现在用着他做的便携水质检测仪,插进井里3分钟,手机就能看数据。
有老太太拉着他说:“娃啊,你这玩意儿比村口神婆准多了!
”他嘿嘿笑,转头又扎进玉米地,裤腿上全是泥。
有人问他:“你咋不拿企业赞助?
轻松点。
”他怼回去:“我妈当年跪着借的钱,我站着还。
”现在他每年回沧州支教,给山里娃讲光的折射,讲完把实验器材全留给学校。
有孩子问他:“庞老师,我们也能上清华吗?
”他指着教室破窗户:“你们先把这窗户纸捅破,剩下的路,比光刻机简单多了。
”
最新八卦:听说他实验室新招的博士,开组会第一句是“庞老师,我本科是北大的”。
他眼皮都没抬:“哦,我本科是清华的,咱俩扯平,开始干活。
”底下学生笑疯,说跟着庞师兄,每天像打怪升级,累是真累,爽也是真爽。
有人把他的故事拍成短视频,评论区最高赞是:“他拿的不是逆袭剧本,是现实版‘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实哪有什么天,不过是母亲推着轮椅走了十里雪路,不过是少年把每个易拉罐踩扁时,都在算“又能买两本练习册了”。
现在他偶尔在抖音开直播,不讲成功学,专门答疑“怎么给爸妈挑电动轮椅”。
弹幕飘过“庞博士带货吗?
”他笑:“带啥货,带你们看看我妈的新轮椅,能上坡能拐弯,她现在在村口追鹅,比我跑得快。
”
来源:不吃大笨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