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鹭岛老兵“解锁”志愿服务新维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5:06 1

摘要:厦门,有一支特别的队伍——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脱下戎装,却未褪去担当;转变身份,却始终心系家国。八年来,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以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誓言,在国防教育、无偿献血、帮扶战友、社区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成为特区建设中一股温暖而坚定的

厦门,有一支特别的队伍——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脱下戎装,却未褪去担当;转变身份,却始终心系家国。八年来,这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以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的誓言,在国防教育、无偿献血、帮扶战友、社区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成为特区建设中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他们走进校园,用“国防微课堂”“少年军校”播撒红色种子;他们伸出手臂,以超60万毫升献血量为生命接力;他们搭建平台,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启新征程;他们深入社区,以心理剧、家风建设等活动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文明。

家校社联动:共育家国种子,守护茁壮成长

“不能忘!不敢忘!永不忘!”

在“九一八”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厦门市金尚小学多功能教室内,200多名孩子稚嫩而坚毅的声音久久回荡,表达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这是一场由“鹭岛老兵”少年军校与学校联合开展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讲台下孩子们目光灼灼地盯着今天的主讲人厦门市老兵宣讲团成员、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宁义。

“我既是一位国防教育宣讲员,也是一位父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希望你们记住八个字——‘勿忘国耻,崇尚英雄’。愿你们在今天播下的爱国种子,未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们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骄傲。也许有一天,你们中间就会走出保卫祖国的英雄!”张宁义说,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家校社联动”已成为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这一机制通过家庭、学校与社区的深度协作,将爱国情怀、道德教育和身心发展融入日常,为每一位孩子播下家国的种子,护航其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课堂内容结束后,同学们尤其对“来自老兵的回信”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示,能够亲手给鹭岛老兵写信诉说心声,并收到来自老兵的亲笔回信,是一件“特别酷、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让此次“九一八”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从课堂延伸为一场跨越代际的祝福传递,更成为一份沉淀于心的精神财富。孩子们在笔墨往来中真切感受到“榜样共情”与“情感连接”的力量,让红色基因藉由这样的互动悄然生根,最终在幼小的心灵中发芽、开花,延续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传承。

在国防教育走向深化与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始终步履不停。在队长张宁义的带领下,他们不断突破“少年军校”传统模式,怎样让一粒粒“爱国”种籽破土发芽,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滋养,张宁义与深耕厌学领域的心理和家庭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合作,设计了“给老兵写信”“老兵红歌汇”等活动,以纸笔为媒,以音乐为桥,多维度为孩子搭建起跨越时空的、与红色血脉的对话桥梁。这些带着温度的志愿服务,不仅延伸了国防教育的时空维度,更在书写与阅读之间建立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了“鹭岛少年军校”系列课程中一个极具情感特色的实践环节。

在优良家风的浸润与传承中,张宁义与兄长张铁国曾双双荣获“最美退役军人”及“最美家庭”称号。然而在张宁义看来,这份荣耀已成过往,其意义远不止于个人——它映照出一个家族对家国责任与奉献精神的代代坚守,也为他指明了成长的方向,更让他懂得了如何为青少年点亮理想的灯火、铺就担当的道路。他将这份家族积淀的深厚力量,转化为引领下一代向阳而行的不竭动力,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最美”的现在与未来。

国防教育:培育未来国防之星的摇篮

2017年,怀着“退役不褪色”的炽热初心,张宁义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携手创立的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有486名队员,全部为退役军人,其中超过60人曾获全国或全军级表彰,堪称一支真正由榜样凝聚而成的队伍。

2023年3月,他们发起并持续运营的“退役不褪色,血脉永相连”鹭岛老兵无偿献血项目,接连荣获厦门市与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地区公益领域的亮眼标杆,也成为了鹭岛一道温暖而坚毅的风景线。

为将这份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与深厚的红色基因有效传递至青少年群体,在湖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等多个单位的共同指导与支持下,“军魂润苗护苗成长——鹭岛老兵少年军校成长陪伴项目”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项目运行至今,已举办各类活动三十余场,显著推动了社区中爱国爱家、崇德向善文明风尚的培育,实现了教育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值得庆贺的是,该项目于近期斩获湖里区2025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进一步证明了其创新性与影响力。服务队积极参加驻地党委政府国防教育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并多次获奖,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影响力。

厦门市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还推出以“老兵红歌汇”“老兵故事会”“亲子健康美食沙龙”等围绕“中华家风”主题开展公益创新体验活动,都将陆续进驻“中山路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并走进退役军人家庭和学校、社区,打造沉浸式家风教育体验空间,共同弘扬志愿者精神与优良家风家训和传统文化,助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山路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成为青少年国防教育和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而张宁义的梦想并未止步。面对当前许多家庭遇到的“青少年网瘾、厌学、研学效果不足”等现实难题,张宁义深刻意识到,传统单一模式的国防教育亟需突破,必须通过“家校社”多元联动,从根源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他带领团队深入家庭与学校进行调研,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思维边界,将国防教育延伸至亲子关系建设和家风培育领域。于是他立下更宏大的愿景——研发“家校社联动的立体化课程”,将“红色传承、立德树人”“身心一体、文武兼修”“以武强身、以德润心”等理念深度融入教育实践,构建一套“体能纪律提升+心理素质提升+学习力提升”三轨并行的“心智成长”课程体系。切实回应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多重需求,并逐步形成“身·心·家”三位一体、与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全人教育新模式。

在各界资源支持下,“少年军校”在常规军事训练之外,创新推出心理剧亲子课程。借助沉浸式戏剧体验,打开青少年的情感通道、增强其参与认同,从而精准回应家长在“亲子关系修复”和“情感教育”方面的迫切需求。无论是触动心灵的国防宣讲、促进协作的沉浸式拓展,还是融合本土文化的亲子研学、极具代入感的心理剧场;无论是以“榜样共情+情感连接”为纽带的老兵故事会,还是锤炼意志的体能训练、培养纪律意识的军事课程——这一切,共同构建出一个不断进化、多维立体的“国防心力量”教育矩阵

该项目在社会层面引起了广泛共鸣和热烈反响,正逐步成长为一张融合国防教育、心理关怀、人文培育、自学能力为一体的“鹭岛心名片”。它不仅是对新时代家校社联动育人路径的有益探索,更是一场关于爱与成长、责任与传承的温暖探索。

志愿服务:用热血传递生命的希望

八年来,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忠诚为笔、热血为墨,持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他们长期坚持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将其视为传递生命希望的重要使命。截至目前,已组织献血活动48场,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总献血量超60万毫升,为上千名患者带来重生曙光。42名队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队伍被授予厦门市“无偿献血分队”旗号,获厦门市中心血站“热血超人战队”荣誉称号,已成为厦门应急献血保障的重要力量。

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鹭岛老兵们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2022年11月,一名患者突发疾病急需大量用血,医院血库告急。服务队得知后迅速发出动员,队员们立即响应:有人刚出差归来便直奔血站,有人身体不适仍坚持献血……最终,患者因他们的奉献得到及时救治,生命得以延续。

为了提高无偿献血的效率和质量,服务队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将部队的中队、班排模式植入队伍中,服务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无偿献血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队员参与献血,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始终将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视为己任。他们深入社区、走进校园、奔赴商场,以真挚的热情和专业的讲解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将“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的理念传递至千家万户。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与真情呼唤下,越来越多市民增进了对无偿献血的了解与信任,纷纷主动伸出手臂,用实际行动加入这场守护生命的爱心接力。每一份热血,皆成为他人困境中的曙光;每一次奉献,都在鹭岛的土地上书写着军民同心、血脉相连的温暖篇章。

公益孵化:助力退役军人开启事业新篇章

2025年1月11日上午,“鹭岛老兵”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实践基地厦门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厦门市关工委主任、市委原副书记陈秋雄,湖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关工委主任潘敏毅,时任湖里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刘如山,厦门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市民政局原局长刘平等领导莅临湖里区鹭岛先锋志愿服务中心调研并出席仪式。该孵化基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是集政策咨询、就业创业培训、企业注册、商业路演、项目孵化和技能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多家军创企业入驻办公。

鹭岛老兵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自身资源与优势,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与企业合作收集岗位信息,提供就业推荐;组织专业创业导师开展培训,协助规划创业路径、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帮助退役军人申请创业贷款与优惠政策,切实为战友们融入社会、实现事业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鹭岛老兵的服务故事,是雷锋精神的当代实践,更是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热血书写奉献、以忠诚传递温暖,让“志愿红”始终闪耀在鹭岛的天空。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