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八师石河子市:军垦明珠焕新颜 兵地相融谱新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4:18 1

摘要:被誉为“戈壁明珠”的八师石河子市,是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城市,它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市环接。近年来,师市与沙玛两地深入交往交流,全面推进兵地融合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等方

被誉为“戈壁明珠”的八师石河子市,是一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城市,它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市环接。近年来,师市与沙玛两地深入交往交流,全面推进兵地融合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谱写兵地融合新篇章,齐心奏响同心同向谋发展的协奏曲。

合力建设绿色低碳新能源

位于玛纳斯县的石玛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防沙治沙项目是全疆首个兵地融合光伏防沙治沙项目。去年底,项目一期已有0.3吉瓦光伏完成建设并实现并网发电。今年8月,石玛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防沙治沙项目一期1.72吉瓦光伏成功并入石河子电网。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有2.02吉瓦成功并网发电。

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宝起介绍说:“并网当天逆变器输出功率达到设计值的98%,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可节约标煤约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570吨。”

石玛兵地融合5吉瓦光伏防沙治沙项目利用了玛纳斯县十余万亩荒漠化土地,创新采用“光伏板阵列间微地形集水”“草方格沙障+耐旱植被立体固沙”等技术,通过光伏板防风、挡风、固沙,加快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将单一光伏发电拓展为“光伏发电+防沙治沙+生态修复”的综合生态链,让荒漠化治理与新能源融合的创新实践变为现实,对促进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杨宝起介绍,近两年,光伏板下的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的成活率由30%提升到75%,预计5年内可以使项目区域覆盖度从不足5%提升至40%以上。

近年来,师市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持续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先后与玛纳斯、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签订了82.5万亩的新能源合作协议,加快构建具有兵团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态蝶变美如画 幸福生活踏歌来

比邻而居,共饮一河水。石河子与玛纳斯县两地仅隔一条河流——玛纳斯河,这条河养育着两岸100多万城乡居民群众。自2018年以来,师市联合玛纳斯县制定了兵地融合、共享共建、系统治理玛纳斯河道及两岸生态环境的工作方案。近两年,两地在河段东西两岸加快生态防护林建设,并沿河打造滨河景观,将往日的“城市界河、工业之河、砂石料场”建设为如今的城市生态防护景观带,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网络。现在,生态河道已经成为两岸居民日常休闲散步、锻炼骑行的打卡地。

玛纳斯县居民史建兵说:“玛河公园的位置特别好,在石河子和玛纳斯之间,我经常吃完饭后去散步,特别方便。”

在石玛两地共同努力下,如今,玛纳斯河已铺展出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融合发展,“融”乃要义。自治区和兵团不断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构建紧密的兵地统筹协调机制。近年来,乌昌石周边饱受大气污染困扰,在冬日里师市区域内经常难见晴日,严重影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回应民生关切,自治区牵头制定《“乌一昌一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同时师市分别与乌鲁木齐、昌吉州、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第七师胡杨河市、玛纳斯县等地签订了联防联控框架协议,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访联处为切入点,打通兵地无障碍沟通渠道,实现了无障碍务实性对接、常态化联络、阶段性会商,切实将联防联控工作落到实处。2025年1月—4月,石河子市以兵地交叉、异地交叉的方式共开展了4轮次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兵地联合监督帮扶工作,提升企业污染防治水平。

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级行政执法员栗燕如说:“2025年以来,师市共接受5轮次兵地交叉互检,受检企业30家次,发现问题57项,均已完成整改。截至2025年9月12日,石河子市优良天数达214天,同比增加了2天,优良率达到了83.9%,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9天,同比减少16天,三项考核指标较同期全部改善。”

省级、市级、县级的兵地联合交叉检查,促进了兵地生态环境同防同治,在生态环境改善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如今,秋日的石河子空气清新怡人,优良天数、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三项考核指标较同期全部改善。水环境质量检测中,蘑菇湖水库湖心区水质为V类,达到V类考核要求。国家控制的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断面水质为I类,达到Ⅱ类考核要求。

牢记嘱托 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在143团花园北街的市场,新鲜应季的水果、蔬菜、肉类齐全,这里的商贩不仅来自周边团场,还有来自沙湾市乌兰乌苏镇的居民。该镇居民买秀花之前一直在143团花园北街摆摊卖菜,这两年收入不错,就直接租了一个店面,孩子今年也转进团场学校上学。她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这边市场人也多,买东西要比以前方便,石河子和沙湾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我们住在哪,孩子就在哪上学。”

143团与乌兰乌苏镇地理位置相互交织,多年来,兵地双方交往交流交融频繁,在干部人才交流和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交流中,信息共享,实现了合作共赢。近年来,为了方便两地居民的交流交往,团场对12公里的兵地共用乡村道路进行扩建维修,日常出行可以十分钟直达乌兰乌苏镇,同时还促进公交车接入和排污管道、天然气共享,打造了兵地融合一条街,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融合,使两地居民亲如一家。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期间,在143团花园镇广场上同兵团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时强调,“要深化兵地融合,建设一个美好幸福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143团与沙湾市通过统筹学校、医院、养老院、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资源设施,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兵地各族群众。

据了解,当前师市进一步优化石玛、石沙公交路线,2024年石玛城际公交线共发车班次6716趟,客运量22.4万人次,在兵地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制定名校长、园长和名师、名主任工作室结对方案,与昌吉州、塔城地区104所学校结对,联合开展教研活动130余次,辐射6000余人次。

兵地本同源,融合即归心。从能源共建到生态共享,从交通优化到教育融合,“软对接”的资源在区域间流动共享,兵地融合发展便走向了更高维度的“心相融”。两地职工群众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师市将继续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兵地互促互进、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密切、长久和融洽的区域共建关系,打造兵地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全方位助力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兵团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瑞 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邵博越 王艳 武晋峰 特约记者 张鹏 申杰)

来源:石河子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