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当年这帮人做的事,远比眼下的绝望更扎心!陌生的边境,谁还记得三十年前他们转身离去时的决绝?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么多人非要回来,中国又为何不让进?
中俄边境线上突然出现了大批衣着寒酸、神情慌张的人。他们操着故乡的口音,没头没脑地往中国境内闯,一时间气氛比北方的风还冷!
这些人哽咽着对边防武警喊:家在中国,让过去吧!地上都跪满了人,有人朝着铁丝网吼,再有不怕死的就直接冲。一片混乱,像是电影里突然断了片。
武警没有妥协。他们站稳阵脚,一边盯着人群,一边警惕背后可能藏着的风暴。对面是同乡,大家心里都明白,不是铁石心肠。
可当年这帮人做的事,远比眼下的绝望更扎心!陌生的边境,谁还记得三十年前他们转身离去时的决绝?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么多人非要回来,中国又为何不让进?
新中国成立头几年,苏联像老大哥一样伸出手,说帮中国发展、给技术、教工厂。但苏联的话不能全信,说友好又想插手中国内政。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听着像帮忙,干的却是想卡中国脖子的事。
中国咬着牙拒了苏联,只是没料到会撕破脸。这下好了,苏联直接撤专家、拿走图纸、逼债,留下一堆烂摊子。中国没得选,咬碎牙也只能往前走。
关系破裂后,苏联并没有收手。新疆被盯上了,边境地带人心浮动——苏联边防军制造摩擦,还越境拿走克鲁赤纳岛,把当地牧民赶得四处逃亡。
新疆地区民众生活本就艰苦,苏联广播反复用当地话宣传“人间天堂”:面包随便吃、孩子上学自由,大房子多到住不完!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有人却信了。
更夸张的是,苏联开始发侨民证,只要拿到就说成苏联人,躲开了中国的身份束缚。别有用心的人四处游说,“护照到手就是苏联的一份子”,过好日子不远。
一些人心软。什么是家?什么是未来?在糖衣炮弹和现实夹缝里,有人犹豫,有人冲动。于是1962年,伊塔事件爆发——像泄洪一样,一群群人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冲向边境。
牛羊成群,家当跟着走。他们眼里全是向往:对面就是天堂!谁还管背后祖地的生活。几天之内,小规模出逃变成大规模运动。塔城、伊犁各县,连政府也冲进去了。
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直接撑场上千人冲击,政府都挡不住。打砸抢夺办公设施,甚至动手殴打工作人员了。暴力升级,兵团民兵才镇住局面。
这场失控的事件据最新公开数据——6万余人越境,塔城外逃4万,伊犁1.6万,他们带走三十多万头牲畜。霍城单县就1.4万人。经济损失差不多破千万。
大批农田荒废,村落散了,生产停滞,基层断裂。政府不得不出面,调兵布防,通宵巡逻,依法处理带头闹事的领头者,民族、宗教人士也动起来做群众工作。
中国还要求苏联归还越境人员,交回丢失的牛羊。苏联反倒悄悄撤夷领事馆,但人的事根本不接茬。这事闹大之后,苏联不但没收敛,暗地继续在边境找机会。
说来也怪,苏联把大批华人接过去其实也为“用工荒”出招。在西伯利亚如何生活?冷得不得了,房子透风,黑面包配土豆汤。大家做最苦最累的活,效果怎么样?干不好就骂、打,有人一直病倒。
“人间天堂”呢?多半是没影了。那些带头蛊惑的苏联人没了踪影,曾经的承诺全是泡沫。华人在异乡突然明白,自己只是廉价劳动力。后悔了又能如何?
1964年华人开始组团闹事,为了改善条件也为了争回一点尊严。苏联应付不了,先答应帮华人,给优待,又用心理战术麻痹,什么都答应,“你们已经是苏联人”。
有几位头头得到资金和地位,管控华人群体,结果一时还真平息了骚动。工作效率上来了,生产总算没掉队。
但那群人说不定并不甘心。时间一长,又乱起来,没法安分做工。苏联烦了,干脆主动遣返,他们不愿树敌,也想摆脱麻烦。
万没想到的是,中国这次强硬。苏联一次次递交人员名单,“想回就回”,中国说“不行,都得核查”。名单和实际数字根本对不上,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冒名顶替或混进来的苏联特工?
关系紧张,谁能信任谁?当初他们越过边境自称苏联人,如今要回中国。算起来,这就等同于背叛祖国。明明是自愿,现在又说想家,什么时候才是真的?
最终中苏达成协议,严格审查,只有1.3万人获准归国,剩下4万多人继续留在苏联——这捅破了个脓包,两边各让一步。谁也没做到彻底。
苏联解体,转眼这些华人被甩到绝路,无国籍流民,什么资源都没有,用不了几年他们生活陷入窘境。要医疗没医疗,要教育没资源。身份缺失,像影子一样飘着。
这个时候,又一波人想回中国。不是贪心吗?什么好处都想占。可中国也不是铁石心肠,拒绝得毫无犹豫,原因很扎实。谁能保证这里面没有“敌对势力”潜入?哪怕只有几个人也会混乱。
长期在外,原来的观念被改变了多少?随便放进来,不就是给社会埋下隐患?而且,中国国籍法本就不承认双重国籍。放弃了就没权再回来。这也算一种法律上的责任。
但问题也不是简单一刀切,政府允许一部分人以探亲身份回国,感受新中国变化,与亲人团聚。基于人情,绝不是没有人情。只是必须尊重法律和国家主权,否则就乱了分寸。
这些选择,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很容易理解;站在情感角度,固然让人心里发酸。毕竟浪子回头也有资格得到温暖,前提是彻底悔过,避免再给祖国添麻烦。
究竟是现实逼人,还是人自作自受?没人能讲清。想回头,没那么简单,就是这样。
这一场离散、回归和拒绝,与其说全是悲情,不如说是历史的惯性在推着一批人往不同方向跑。国家选择既有温度也有冷峻。在边境哀哭的不幸者,很难逆转失落,其他人则继续各自生活。
被遗弃、被接纳、被拒绝,三十多年变来变去。家庭的割裂、身份的漂泊,边境线上风吹草动里,没有永远的答案,只有历史反复咀嚼的余味。
来源:狗宝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