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播州区团溪镇白果村的稻田一片金黄,被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白果贡米”迎来丰收季。广袤田野上机械轰鸣,稻香四溢,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收获景象。
金秋时节,播州区团溪镇白果村的稻田一片金黄,被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白果贡米”迎来丰收季。广袤田野上机械轰鸣,稻香四溢,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收获景象。
走进白果村400亩连片水稻基地里,稻田里隆隆机声不断,村民卢吉伟正熟练地操作收割机,在稻浪中往复穿梭,高效完成收割、脱粒等工序。
卢吉伟告诉记者:采用机器收割,一天就能收割30亩以上水稻。他不仅收割自家水稻,还帮助其他村民进行机械化采收,大幅提升了秋收效率。
白果村位于团溪镇西南部,气候温和湿润,白果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今年气候条件尤为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均衡,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异的自然条件配合科学的田间管理,为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团溪镇白果村村委会副主任袁兴淑介绍:“今年全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在4000多亩,从9月15日就开始收割,每天有10台收割机在忙碌,目前收割进度的已经有70%。”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白果村村民之间,当地农户穿梭稻田其间,忙着装袋、运输,采收后的稻米一部分由村民自行销售,大部分则运往当地加工厂进行统一加工和包装,大米经加工后米质晶莹玉润,依托“白果贡米”品牌,白果村贡米供不应求,不少村民种植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后,通过线上平台卖到了周边地区。
“今年的米基本不愁卖,稻谷拉回去晒干之后就全部卖完了,他家种了四五亩地,每年都丰收。”白果村村民万世兵说。
作为白果村的主导产业,水稻种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地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推广生物防控、有机种植等绿色技术,全面提升大米品质和粮食安全水平。
团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章锋说:“前期在水稻种植的前期,团溪政府就做早安排、早部署,种子都是免费发放。在3月底4月初,就进行了育苗,后期农服中心就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移栽和统防统治。”
眼下,白果村的水稻收割仍在有序推进,颗粒饱满的稻谷正源源不断地从田间运往仓库。这场丰收,不仅装满了村民的“粮囤”,更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随着“白果贡米”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当地水稻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白果贡米”的稻香正飘向更远的市场,滋润千家万户。
通讯员 李吉星 蔡城池
编辑 潘树涛
二审 杨柳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