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小家伙乍一看和家养的狸花猫有点像,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野生祖先,说起来有意思,现在家里趴着的喵星人,祖上就是这群在荒漠里抓老鼠的狠角色。
宁夏中卫沙坡头保护区最近热闹了,红外相机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非野猫。
这小家伙乍一看和家养的狸花猫有点像,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野生祖先,说起来有意思,现在家里趴着的喵星人,祖上就是这群在荒漠里抓老鼠的狠角色。
亚非野猫长啥样?跟家猫比,它们毛色更接近沙漠色调,斑点更清晰,眼神里那股野性藏不住。
2022年IUCN把它们单列为独立物种,底下还有北非、亚洲、南非三个亚种。
不过学界到现在还在吵:有人觉得该把它们和欧洲野猫、荒漠猫归成“大野猫”一家子,也有人坚持要拆分成不同物种,这事儿得靠基因测序说话。
要扒亚非野猫的老底,得把时间拨回1000多万年前。
那时候它们的老祖宗“柱猫”跟中大型犬差不多大,后来分成两拨:一伙儿成了猫族(包括家猫),另一伙儿成了豹族(狮虎豹那类)。
最大区别猫族眼眶更大,头骨上的突起更尖锐,一看就是天生的猎手。
到了200多万年前,月谷猫出现了,这可能是欧洲野猫的老祖先。
冰河世纪结束后,猫属动物开始满世界跑,亚非野猫就盯上了亚洲和非洲的荒漠地带。
从埃及到南非,从中东到中国新疆、宁夏,这些地方的沙漠和半荒漠区,都是它们的地盘。
这里有个冷知识:亚非野猫和荒漠猫其实有“血缘纠葛”。
2021年的研究发现,亚洲亚种的草原斑猫跟荒漠猫亲缘关系更近,而其他亚非野猫跟家猫基因更亲。
更神奇的是,雄性荒漠猫还可能找雌性草原斑猫“谈恋爱”,留下了混血记录,这在野生猫属里可不常见。
要说驯化亚非野猫,中东人得算“鼻祖”,8000到12000年前,他们在新月沃地种粮食,发现亚非野猫总在谷仓附近晃悠,专抓偷吃粮食的老鼠。
古人一看这“免费灭鼠员”挺好用,慢慢就接纳了它们。
塞浦路斯出土过9500年前的猫咪骸骨,埃及更是把猫当神供着,还有猫木乃伊呢。
中国古人也没闲着,北京大学在火石梁遗址找到过亚非野猫的骨头,不过没证据说他们驯化了。
反倒是豹猫跟古人更亲近:5300年前陕西华县的豹猫,吃的是人类剩下的粟饭;长沙马王堆的漆器上,画的也是豹猫。
可惜到了唐朝,西域传来的家猫更能适应人类生活,还不偷吃家禽,豹猫就慢慢退出了人类聚落,想想陆游诗里的“狸奴”,大概率也是家猫了。
驯化后的变化可不少,家猫大脑和颅骨体积都变小了,控制恐惧和记忆的基因也变了。
最绝的是叫声:野生亚非野猫很少“喵喵”叫,家猫却学会了用这种接近婴儿哭声的频率(300-600赫兹)来拿捏人类。
还有橘猫的毛色,全靠ARHGAP36基因撑着,难怪街上橘猫那么多。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