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潼南区校园食材直供配送涉及103所学校,包括蔬菜生鲜、水产、猪肉、牛肉、鸡鸭、面制品、豆制品等500余个品种。一年来,潼南区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核心需求,创新构建“专班联动+体系重塑+社会共治”三维治理体系,成效显著。
三维治理 合力守护
重庆潼南实施校园食材直供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 潘多亮 本报记者 谢 旺
今年9月,正值重庆市潼南区校园食材直供改革实施一周年。
据悉,潼南区校园食材直供配送涉及103所学校,包括蔬菜生鲜、水产、猪肉、牛肉、鸡鸭、面制品、豆制品等500余个品种。一年来,潼南区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核心需求,创新构建“专班联动+体系重塑+社会共治”三维治理体系,成效显著。
建强联动机制
夯实食材安全“基础关”
潼南区健全、建强联动机制,在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打造全周期监管矩阵、健全高效能执法架构中,夯实食材安全“基础关”。
该区成立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府统筹抓总、部门协同监管、学校主体负责”3级责任体系。在潼南区教委设立教育端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学校食材需求与采购事宜;在潼南区旅投集团设立供应端工作专班,全面负责食材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流程管理。将学校食堂纳入各镇街重点督导清单,要求包保干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现场督导。
潼南区组建18个询价定价工作组,建立“需求调研—市场比价—成本核算—公开公示”全流程定价机制;全面推行“三查三检”监管模式,“三查”即查食品原料溯源、查食堂规范操作、查管理制度落实,“三检”即抓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同时,该区建立“1+N”应急预案体系,为每所学校制定“一校一策”应急方案,有效提升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截至目前,潼南区食药安办牵头,已对全区学校食堂开展3轮全覆盖检查,累计整改各类问题599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3件;潼南区纪委监委先后两次联合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排查,整改隐患问题400余个,深入集中配送企业开展“你点我检”“你我同查”活动3场次,对集中配送单位监督抽检102批次,其中米面粮油调味品等大宗食品实现抽检全覆盖。
重塑管理体系
扣紧食材安全“全链条”
食品安全预防为主,落实为要。潼南区推出建设数字管控终端、创设阳光验收标准、实行动态考评机制等措施,做好食材安全“全链条”监管。
今年,潼南区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针对食材冷藏车、学校冷藏室等关键位置,部署安装一批温湿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测食材存储、运输环境数据;同步提升快检室检测能力,新增多项检测项目,提高问题食材筛查效率。
该区出台《潼南区学校食堂食品验收管理规范》,制定《潼南区校园食材供应商综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货款结算直接挂钩,从货品质量、数量准确率、配送时限、服务态度4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评、季度汇总、年度评级。截至目前,该区已根据考评结果约谈整改供应商两家、清退不合格供应商1家,形成“优进劣退”的良性竞争格局,倒逼供应商不断提升食材供应质量与服务水平。
构建共治生态
共同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近年来,潼南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法,积极打造智能监管中枢、努力拓宽社会监督路径、不断丰富多元共治模式,共同守护校园食材安全放心。
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学校食材采购平台与“餐饮安全在线”系统直接对接,整合采购订单数据、食材合格证明、后厨监控点位数据、超期食材预警数据等信息40余万条,构建覆盖“采购—存储—加工—食用—溯源”全流程的智能监管中枢。各学校全面推行“专人试餐+校长陪餐+师生同餐+家长督餐”的“四餐机制”,累计收集师生、家长反馈意见180余条,有针对性地解决食材新鲜度、菜品口味、营养搭配等问题140余个。该区积极推动升级“明厨亮灶+”工程,将潼南区156所学校食堂后厨监控接入“重庆阳光食品”App,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关心的环节。
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我同查”活动,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群等线上渠道及校园问卷线下征集方式,广泛收集师生、家长关注的食品品种与检验项目,依据“点单”结果开展校园食材专项抽验监测98批次。同时,形成“政府监管、学校负责、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凝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合力。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