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稀土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行动,推出“就业下午茶”特色活动载体,开展系列专题活动23场,将就业服务的场景延伸至企业和基层一线,推动全区新增高质量就业6500余人,在轻松茶叙中实现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型。
“就 业 下 午 茶”
拓 展 就 业 服 务 新 场 景
近日,稀土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行动,推出“就业下午茶”特色活动载体,开展系列专题活动23场,将就业服务的场景延伸至企业和基层一线,推动全区新增高质量就业6500余人,在轻松茶叙中实现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型。
聚焦产业,打造就业品牌新名片
“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以来,稀土高新区新引进的卧龙电驱、金龙稀土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投产,金力永磁、英思特等新投资项目快马加鞭推进,稀土产业用工需求持续攀升。
带着“就业下午茶”活动载体,就业部门主动出击,深度挖掘“稀土”这个特色产业吸纳就业的潜能。多次邀请稀土永磁行业协会、各大稀土企业参与“就业下午茶”活动,促进劳资各方深入对接,经过协商,决定在就业部门的指导下,在稀土高新区共同打造“包头稀土永磁工”劳务品牌。在帮助企业“招工引才”的同时,开展标准化培训,将培训时长、技能等级、就业稳定性等指标纳入动态监测,极大提升了“包头稀土永磁工”劳务品牌含金量,得到各大稀土企业的认可。“包头稀土永磁工”劳务品牌创建以来,带动稀土永磁行业新增高质量就业超过1200人,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这种“产业引领+标准规范+动态监测”的劳务品牌培育,将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原有的传统劳务用工模式引入高质量就业“快车道”,稀土产业工人总体的技术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重构场景,创建就业服务新生态
基层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就业创业各项政策落实。以往每出台一项新的惠企惠民政策,对基层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都是通过举办各类工作业务培训班来实现,形式单一,效果一般。
今年,稀土高新区转变培训方式,以“就业下午茶”活动为载体,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参加政策解读、业务技能培训及交流。区别于传统会议室的严肃氛围,“就业下午茶”将服务场景搬至产业园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一线,在向经办人员解读“就失业登记”“就业困难认定”“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时,党群工作部就业办主任张永胜以“如何用社保补贴置换用工成本”开题,结合某餐饮企业成功案例,现场演示政策申报流程,使原本需要3小时的政策宣讲会压缩至40分钟,政策知晓率从32%提升至89%,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圆桌茶叙+案例分享+互动答疑”的沉浸式设计,在政府、企业和基层一线构建起轻松对话平台。用这种“去形式化”的场景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政策传导衰减难题。
流程再造,构建智慧就业新闭环
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季,稀土高新区在各大企业、招聘会现场组织“就业下午茶”主题活动,整合就业政策服务打包入企,推动政策服务流程再造,促进实现“人岗相适”智慧就业闭环。
在一次“就业下午茶”主题活动中,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线岗位紧缺用工需求,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国贞现场答复:“立即将该工种纳入全区紧缺急需工种清单,就业部门全力对接市各大职业院校及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对一帮助企业寻找人才,同步向企业推送培训补贴政策礼包,鼓励企业自主培养人才。”以此为切入点,稀土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建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依托全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市、区、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汇集发布“有活没人干”岗位清单和“有人没活干”人员清单。利用自治区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及时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提供直播带岗、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和送工入企等服务,促进人岗精准适配。
通过这种“需求响应——资源整合——政策配套”闭环服务模式,就业惠企政策申报更有针对性,政策落地周期缩短40%,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大幅提升。
“就业下午茶”运行半年来,稀土高新区聚焦重点产业、重构服务场景、再造服务流程,累计服务企业110余家,解决用工难题52个。“就业下午茶”极大拓展了全区就业服务场景,构建起更具包容性的就业服务体系。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