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有网友爆料,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所购餐饮食材中出现保质期长达540天的冷冻牛羊肉产品,记者搜索发现,该批肉品由上海绿捷公司流通出货。
“上海发臭校园餐公司日供餐超50万份”
这是财新网报道的标题,标题就是主题,也是很多问题的核心。
近日,多位上海家长反映,孩子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出现异味,被供应商上海绿捷公司紧急撤回。
9月18日,有网友爆料,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所购餐饮食材中出现保质期长达540天的冷冻牛羊肉产品,记者搜索发现,该批肉品由上海绿捷公司流通出货。
一款“牛前肉”,其保质期为在冷冻环境下可贮存540天 来源: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9月18日晚,记者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上海绿捷公司进行了查询,结果显示,上海绿捷公司进购的肉品中包括多款保质期365天的冷冻鸡鸭肉和鱼类、保质期540天的冷冻牛羊肉,以及保质期720天的冷冻五花肉。
多款冷冻鱼类显示保质期365天 来源: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9月19日上午,记者再次登录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却发现上述具有较长保质期的冷冻肉品溯源记录被全部删除。
9月15日虾仁炒蛋被反映有问题后,上海教育委员会发文 / 图源:上海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几日,随着罗永浩和西贝的口水战发酵,上海家长们“集体请愿让西贝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当时一度冲上热搜!
说起来也挺讽刺,这座最国际化、最讲究品质的城市,竟然被一顿顿“油腻难吃还不安全”的学生饭逼得无数家长焦虑、投诉,甚至请愿。
大家追着这家叫“绿捷”的配餐公司讨说法,甚至热情高涨地建议引进西贝,哪怕是预制菜也好过现在的现成饭。
记者了解到,上海绿捷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葛某锋,由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全资控股,天眼查显示,上海绿捷公司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信息 / 图源:爱企查
绿捷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覆盖了上海市超过 500 所学校,每天的供餐量多达50 万份以上,上海每几个学生中,可能就有一个吃着绿捷配送的午餐。
9月15日虾仁炒蛋被反映有问题后,第二天学校给学生补发面包的配料表 / 受访者供图
等媒体顺藤摸瓜,发现它的背景,竟然和四川的大企业新希望、和刘永好家族、和一连串跨境资本操作紧紧联系在一起。
绿捷的实控方是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其核心来自厚生投资,而厚生投资负责人王航同时出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绿捷董事长陶煦曾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绿捷目前由香港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完全控股 / 图源:爱企查
绿捷的股权结构极其复杂:其为港澳台法人独资,唯一股东是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 Limited,成立于2018年4月20日。这家香港公司的三名董事张天笠、王航、陈云仪,同时在厚生投资任职。
其中王航是北京厚生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同时担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这两家自然都与刘永好直接相关。
网上爆料出了如下的股权结构:
这种离岸架构在中国企业中并不罕见,但用在校园配餐这个相对"小"的市场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新加坡的Harford Global Limited,到香港、开曼、BVI,再到最终的上海绿捷,每一层都增加了追溯的难度。
笔者无法核实图中的每一环节,但从开曼群岛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KGF)最近为在美股上市披露的资料,为我们展现了餐桌如何延伸到一个错综复杂的资本迷宫。
根据KGF披露的F-1文件,董事会名单读起来像新希望集团的高管会议:王航,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刘畅,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永好的女儿;张天笠,与王航共同创立厚生投资。这家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澳洲肉类公司,其实是中国农业巨头的海外布局。
从Kilcoy到绿捷的连接点是厚生投资(Hosen Capital)。F-1文件显示,2010年,王航和张天笠共同创立了这家"专注于食品和消费领域的领先私募股权公司"。
财新的报道则揭示,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的三名董事——张天笠、王航、陈云仪,正是来自厚生投资。而GreenExpress Foods,正是上海绿捷的唯一股东。
KGF董事会
这种架构的精妙之处在于层层隔离。如果直接追查绿捷的股东,只能查到香港的GreenExpress Foods。即便深挖到厚生投资,它在法律上也是独立的私募基金,与新希望集团"没有关系"。但当我们看到基金的创始人同时担任新希望副董事长,当刘永好的女儿出现在被投公司董事会,这种"独立性"就成了一种法律游戏。
此外,还有家长向记者表示,为绿捷公司提供食品检测服务的公司——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品测公司”),似与绿捷公司关系密切。
公开信息显示,品测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公司,主要承担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专项抽检等检测任务,并对上海市中小学营养午餐原材料中的农残、兽残、毒素进行快速检测。
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信息 / 图源:爱企查
根据企查查,品测公司注册地址跟绿捷公司相近。此外,绿捷公司在2018年曾是品测公司唯一的控股股东,但在短暂控股一个月后就退出。
不过,在2023年、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区长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先后两次的走访调研中,绿捷和品测均被同时提及。
家长参观品测安全检测中心 / 图源:上海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
其中,2023年2月,在闵行区市监局副局长走访调研两家公司后的座谈中,品测公司负责人提到,品测的成立与绿捷餐饮实现了优势互补。
一家做饲料、养猪起家的巨头,为什么要转个大弯,搞到上海孩子的餐桌上?
更别说,绿捷背后的层层架构,让人查不到底,谁都说不清最终老板是谁。
上海绿捷公司门口 / 图源:上海法制报
“这生意看着小,其实一点都不小。”有懂行的人说。
上海校园配餐市场年产值15个亿,对新希望来说只是零头。
但你细算,这个行业的“妙处”可太多了——
家长预付费,企业账上常年躺着巨额现金流;
食材成本低、毛利高,还不用担心应收账款;
学校换供应商极其麻烦,意味着客户极其稳定;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铁饭碗”学生,肉类等原材料的消化渠道也就有了保障。
上海某小学学生午餐餐食
对比起养猪主业的周期大起大落、资金压力巨大,这门“旱涝保收”的小生意,确实香得很。
但最让人疑惑的,还是绿捷“百毒不侵”的中标能力。仅8月就拿下22所学校,这种"批量中标"在竞争性招标中极其罕见。
今年8月,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了上海22所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的供餐服务或食堂餐饮服务项目 / 图源:天眼查
家长们天天吐槽、媒体追着曝光,可绿捷在招标市场上照样批量拿下新合同,甚至连监管都很难有实质性动作。
究其原因,资本运作的手腕高超到了极致。绿捷被包装成一家香港公司全资控股,背后又套着一层层厚生投资、新希望高管、海外上市公司,谁也说不清到底谁负责。
一旦出问题,法律责任、舆论压力、监管追责全都能一层层“隔离”开来。家长连投诉的对象都找不到,更别说让谁出来扛责任了。
其实中国的很多大企业,到了“主业见顶”的节点,都会陷入一种焦虑和迷茫。新希望过去靠饲料、养猪起家,拼出来的市场和市值,近几年却被行业周期和成本压力反复收割。
同行牧原、温氏都在拼成本、拼效率,前者成功逆袭,后者靠“猪+鸡”模式扭亏为盈,只有新希望在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做乳业、做快餐、做预制菜,都没什么大水花。
可校餐市场不一样——不用打品牌、不用做营销,客户就在那摆着,政府兜底、现金流稳稳的,哪怕一年只赚几个点,也比养猪稳定太多。
有人说,这是中国企业跨界的缩影:哪里有现金流、哪里有政策红利、哪里有“刚需”,资本就会想方设法进去。
可做校餐,和做猪肉、做牛奶、做银行不一样。它和每一个家庭的信任、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直接挂钩。你可以用最精明的架构隔离掉风险,却很难隔离掉家长的愤怒和社会的关注。
更深一层的讽刺在于,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往往早已远离了普通家庭的日常。
刘永好女儿刘畅,早早拿了新加坡国籍,读的是美国MBA,操盘的却是中国50万小学生的餐桌;
绿捷、厚生投资的高管,个个背景显赫,资本运作如鱼得水,但他们的孩子多半不会在上海学校吃这份午餐。
你说他们能真正关心饭菜好不好吃、安不安全么?也许关心的只是利润、现金流和股价。
民营企业家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其实就在这种选择中变味了。
第一代创业者,靠苦干实干、吃苦耐劳,拼出一片天,成了“养猪首富”“饲料大王”;等到二代接班,眼界和目标变了,讲究资本运作、全球配置、风险隔离。企业越做越大,初心反而越来越模糊。
说到底,家长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份安全、营养、好吃的午餐,孩子们吃得开心、健康成长。可资本的算盘打着打着,连这点朴素的愿望都被挤压在利润和股权结构之间。
这个社会需要的,不只是善于赚钱的企业家,更需要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守住良心底线的企业家。
希望有那么一天,孩子们的午餐,不再是资本博弈的筹码,而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安心托付的温暖承诺。谁的餐桌,谁的责任,不能永远藏在层层迷雾之下。
当商业的手段越来越复杂、利益的链条越来越长的时候,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点简单的坚持:做一份让家长安心、让孩子开心的午餐。这才是值得被记住的企业家精神,也是值得所有人守护的底线。
来源:大佬灼见